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仲達指的是誰

仲達指的是誰

司馬懿。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東漢末年人士,三國時曹魏權臣、謀略家、政治家,西晉王朝的主要奠基人。

司馬懿最初被曹操強制做官,他懂隱忍,一直用心做事,騙取曹操的信任,一直等到曹操死後才嶄露頭角,然後作為統帥抵禦諸葛亮的蜀漢北伐軍,之後更是被曹丕託孤,成為輔佐大臣,結果曹魏政權就這麼一步步的掌握在司馬家族手裏。

仲達指的是誰

司馬懿不僅是謀略家,還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掌權後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並且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使得諸葛亮病逝行軍途中,還曾遠征平定遼東。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16年後的267年,其孫司馬炎稱帝后,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所以司馬懿可以説是西晉的主要奠基人。西晉(265年—317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統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後來的東晉合稱晉朝。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三國末期,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子都是曹魏權臣。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

晉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據現代學者推測,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國人口恢復至3500萬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西晉時期面臨的外部局勢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313年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次年,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歷史上仲達指的是誰?

仲達一般指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字仲達。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因漢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司馬懿的主要成就:1、政治司馬懿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魏明帝駕崩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預所説,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在扳倒曹爽後,司馬懿或以剿殺,或以監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為日後其子孫篡魏開晉打下堅實基礎。

2、經濟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安南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司馬懿在推廣屯田,特別是軍屯事業上有很大的建樹。

“死諸葛亮走生仲達”中的“仲達”是誰

“死諸葛亮走生仲達”中的“仲達”是司馬懿。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温縣孝敬裏(今河南省焦作市温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抗拒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故事】三國時蜀軍主帥諸葛亮病死軍中,蜀將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祕不發喪,緩緩退軍。

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裏。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

仲達先生是誰

仲達,是司馬懿(179-251)的表字,司馬懿是河內郡温縣孝敬裏(今屬河南温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三國中仲達是誰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温(今河南温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懿為晉宣帝。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闢司馬懿為文學掾。

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曹操征討張魯。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進封魏王后,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不久,轉為丞相軍司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次子司馬昭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八年級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九年級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羣、曹休為輔政大臣。八月,孫權出兵攻魏。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

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馬懿從西城沿沔水直達朐腮,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議建立上邦軍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

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

七月,吳軍撤走。 八月,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當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軍撤走。

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 景八年級年(238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徵公孫淵,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築京觀。 景九年級年(239年)正月,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

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共執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孫權攻魏,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吳軍退。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

七月,增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後共四縣,食邑萬户,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在率軍徵吳。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馬懿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軍討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三國中的仲達是

司馬懿 字仲達,公元179年-251年,72歲,(河內温縣孝敬裏(河南温縣招賢鎮),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權臣。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

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為晉宣帝。

司馬懿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仰為趙將,與諸侯伐秦。

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以為家。自仰八世,至東漢安帝時,生徵西將司軍鈞,字叔平。

司軍鈞生豫章太守司軍量,字公度。司軍生潁川太守司軍俊,字元異。司軍俊生京兆尹司軍防,字建公。

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上述內容均取自《晉書·宣帝紀》)。晉武帝司馬炎在他的一個詔書稱:“本諸生家,傳禮來久”(《晉書·禮志》)。司馬懿為司馬防次子,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晉書·宣帝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司馬懿生在亂世中,“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晉書·宣帝紀》)。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説他絕非尋常之之;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説:“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晉書·宣帝紀》)。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椽。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為丞相以後,始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説,“若覆盤桓,便收之”(《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懼之,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

他對曹操説:“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曹操説:“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晉書·宣帝紀》)!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建安二十四年(219),當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

曹操説:“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司馬懿説:“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晉書·宣帝紀》)。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對曹氏代漢有異議而不得善終。

大概司馬懿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對他由猜忌逐漸轉為信任。曹操進封魏王后,升任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晉書·宣帝紀》),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關係一直很好。

司馬懿還與陳羣、吳質、朱鑠並稱四友。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

同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蜀前將軍關羽,乘此機會,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魏荊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陽郡治襄陽,今湖北襄樊)。

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時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

標籤: 仲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j1xo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