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三大佛祖四大菩薩都有誰

三大佛祖四大菩薩都有誰

三大佛祖:接引佛、釋迦牟尼、藥師佛;四大菩薩:地藏菩薩、六祖惠能、海玉菩薩、憨山德清。接引佛又稱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據《無量壽經》捲上載,阿彌陀佛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

三大佛祖四大菩薩都有誰

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説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唸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他的左脅侍觀音菩薩和右脅侍大勢至菩薩,三位被稱為:西方三聖。接引佛手常持蓮台,接引眾生,身高丈六,法力無邊。

釋迦牟尼(Sakyamuni),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世尊、釋尊等,簡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佛教創始人,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衞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是橫三世佛中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主張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行是苦、涅槃寂靜。藥師佛,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

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脱,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常稱幽冥教主,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

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故名地藏,主要職能是掌管地獄中的鬼神,負責超度六道的亡靈。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六祖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俗姓盧,唐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中國禪宗傑出大師,其思想集中體現於《六祖法寶壇經》。

24歲聞《金剛經》開悟而辭母北上湖北黃梅謁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法偈得五祖認可,夜授《金剛經》,密傳禪宗衣缽信物,為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他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釋海玉(1497—1623年),海玉菩薩為明代高僧,字無瑕。海玉大師住九華山山洞一百年整,未下山,未見人,未帶徒弟,直至一百二十六歲,九月十四日上午,他把自己一百年歷史寫好,放在身邊,就圓寂了。侍至明朝未崇禎三年,崇禎帝派兵部尚書王大人來九華山敬香,到東南第一山,當晚山頭放光,一道白光照到東南山上的塔墓,東南方山上塔墓也放一道光,兩光對照,兵部尚書連夜帶人上山,此山無路無廟宇,只尋得山洞有一老人,已經坐化了。

遺體是乾肉之身,遺物都已腐爛,發現旁有所書血經和身世自傳,方知離坐化時間已經有三年又九個月。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諡號弘覺禪師,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眾,為臨濟宗門下。復興禪宗,與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認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天啟三年十月示微疾,向大眾宣佈道:“老僧世緣將盡矣!”有僧請他垂一言,他説:“金口所演,尚成故紙,我又何為?”,後焚香趺坐而逝,世壽七十八,僧臘五十九,諡號“弘覺禪師”,後人為他立塔於南華寺天子崗。

崇禎十三年,弟子們將遺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華寺內供奉的憨山肉身像。

三大佛祖是誰

三大佛祖分別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

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

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衞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着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又譯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簡稱藥師如來、琉璃光佛、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四大菩薩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

1、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羣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2、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是大慈悲的象徵。

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3、普賢菩薩,象徵着理德、行德,與象徵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

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4、地藏菩薩,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三大佛分別是哪幾個?

三大佛分別是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釋迦牟尼主要主宰佛教的婆娑世界,是佛教的創立者,是至尊。

阿彌陀佛掌管西方極樂世界,又稱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他主要指引人們通往極樂世界。

藥師佛在東方琉璃世界裏,主宰着佛教所説的善惡因果。一般我們可拿到的大雄寶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祖,東邊是藥師佛,西邊是阿彌陀佛。拓展資料: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衞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着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敍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説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

 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

菩薩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菩薩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佛一起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而菩薩最終修行成佛的。

菩薩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以自我奉獻的精神而留住人間,並且以種種不同的化身來到民眾中間,隨時隨地解救危難,所以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植於民心,使人倍感親切可敬。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錶行踐、地藏表願力。四大菩薩簡介文殊菩薩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薩。

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名。以大悲顯現、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為本願,循聲救苦,不稍停息。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

應化道場為浙江普陀山。也叫大悲菩薩。普賢菩薩代表菩薩行願,普賢菩薩又稱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應化道場為四川峨眉山。

也叫大行菩薩。地藏菩薩發大願的象徵,地藏菩薩又稱地藏王菩薩。因悲願持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稱之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應化道場為安徽九華山。

也叫大願菩薩。

標籤: 佛祖 菩薩 四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j143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