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王安石的父親是誰

王安石的父親是誰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21歲進士及第,開始流轉各地為官。王安石是王益與第二任妻子吳氏的第一個孩子,第一任妻子早逝,留下兩個兒子。

吳氏對兩個孩子視如己出,後面幾年,王安石的四個弟弟三個妹妹相繼問世。

王安石的父親是誰

一大家子相處融洽,給了兒時的王安石很好的孝悌仁義的教育,因此父親英年早逝後,王安石擔負起家庭責任,人口眾多,不便於去京城做官也是實情。母親吳氏品行端正,知書達理,做事很有主意,對孩子們的學習要求比較嚴格,父親王益則和藹可親,經常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做遊戲,説故事,寓教於樂。這樣相對輕鬆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影響的。婦孺皆知的一篇古文《傷仲永》,是王安石少年時有感而作,深刻認識到即使有天賦,後天也得努力學習才能發展天賦之後,他更加認真研讀大量典籍,並不侷限於儒家,而是博採眾長,獨立思考,形成了他最初的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王益做了二十幾年地方官,直至46歲死在任上,他是個有主見的官員,非常注重民生,也頗有政績。王安石從小跟着奔波為官的父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體察到了各階層百姓的生存實況,對他以後的思想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一生相守,共處和諧,也給了王安石正面的影響,他23歲與表妹吳氏(母家親戚)成婚,終生一夫一妻,妻子給他買來妾室也被他退了回去。

他們共同養育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他也如父親當年那樣疼愛自己的孩子。女兒出嫁後,寫信來訴説想家,他回詩安慰:孫陵西曲岸烏紗,知汝淒涼正憶家。人世豈能無聚散,亦逢佳節且吹花。

還曾寫過古風長詩給兩個女兒化解憂思,《寄吳氏女子》(大女兒嫁給了吳安持),《寄蔡氏女子》(二女兒嫁給了蔡卞),詩句充滿慈愛深情。在外剛冷的變法宰相,內心竟是如此温情細緻的父親,可親可敬。王安石家族從他叔祖父(王貫之)開始便成為詩書官宦之家,到神宗時王氏家族達到鼎盛時期,到宋徽宗年間仍有安石後代舉進士為官,王氏家族與北宋王朝一起經歷了盛衰鉅變。

到了父親王益這一代,家境並不豐實,屬於中小地主,代表着中下層階級,因此決定了王安石的平民立場,也使他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王安石的父親王益(993-1038)舉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6)進士,但一生“蹭蹬不達”,做過主簿、判官、知縣,知州、通判中下級地方官職,尚不得視為“名門宦族”。45 歲時病逝於江寧通判任上。王益做地方官吏時,“一以恩信治之,嘗歷歲不笞一人”,甚至居家也同樣“未嘗怒笞子弟,每置酒從容為陳孝悌仁義之本,古今存亡治亂之所以然,甚適。

”而且清正廉明,政績可嘉。後來王安石在任鄞縣知縣時作有《先大夫述》,詳細記述了父親王益生平事蹟,如記載其父知韶州時取得了頗為顯著的政績,受到當地人們的尊崇與敬愛。王益家無田園,本身又為人孝友,在外地為官,“舉家老小皆隨之宦遊”,故王安石不但可以熟知其父之政績,還可以耳讀目染其父為政之善,薰陶了吏才。隨父韶州的三年裏,王父為官思想與作風對少年安石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安石曰:“先人之存,某尚少,不得備聞為政之跡。

然嘗試左右,尚能記誦教誨之餘。蓋先君所存,嘗欲大潤澤於天下,一物枯槁,以為身羞。”王母吳氏出自江西臨川烏石崗的望族吳氏,吳氏為馥郁文化氛圍的詩書衣冠之家,這樣的姻親對象,使當時文化積澱尚薄的臨川王氏受益匪淺。後輩追憶吳氏“好學強記,老而不卷。

其取餘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問自下,於事未嘗有所專也。

”安石外祖母黃氏喜陰陽數術學,故吳氏“亦通於其説”。母親吳氏的見識、學識、修為、德行,不但為王安石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提供了一種自然強健的學習處世風格,陰陽術數的學習,對王安石合理認識自然天象,不為附會天象變化所動即為一例。

標籤: 王安石 父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gjpy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