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春蠶到死絲方盡作者是誰?

春蠶到死絲方盡作者是誰?

“春蠶到死絲方盡”的作者是李商隱。《無題》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愛情詩。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着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着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

春蠶到死絲方盡作者是誰?

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着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詩中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鑑。

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脱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佔了相當比重。

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於前人那些託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着眼於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

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迴腸蕩氣。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於儒家體系,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的。同時,他頗能獨立思考,很早便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説教不以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於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樣大膽的想法。

在詩歌創作上,他起初醉心於李賀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輕倩流麗的詩體,曾仿照它們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如《燕台》、《河陽》、《河內》等。待屢次下第和被人譖毀的遭際向他顯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他的詩便開始表現出憤懣不平之氣和對社會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變以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創作上都大進一步。這時他寫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詩,批判腐朽政治已相當深刻有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機會本已難得,別離時苦分舍更難;何況正當暮春時節,百花凋殘。春蠶直到死時,纏綿的絲兒才吐完;蠟燭燒成灰燼後,不斷的淚方流乾。早晨梳粧對鏡,只愁雲鬢易改色;長夜獨自吟詩不寐,應感到月色清寒。蓬萊山離這兒也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青鳥啊,請為我殷勤地去探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2w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