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隸書是什麼

隸書是什麼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説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是什麼

隸書的魅力就是這樣的傳神,隸書的三種藝術特點

1、厚重。

表現為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東漢時的隸書石刻,或立於廟宇,或處在崖壁,形制高大,氣勢渾宏。字體比較大,結構茂密,點畫粗壯有力。

其用筆不同於篆書的篆引,而是全力鋪毫,逆行澀進。它給人的藝術感受不是帖學一路的俊逸清秀,有書卷氣,而是曠達雄渾,氣勢壯美。它不是諸葛亮的羽扇綸巾,風流倜儻,而是關公,張飛那樣的粗獷豪放,氣勢逼人。

隸書是什麼 第2張

2、樸拙。表現為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隸書的產生和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好多簡牘石刻出自民間書手,有些為急就,因而,隸書雖然總體是方整的,靜態的,但卻平中有敧,靜中有動,拙中有巧。

觀察傳統隸書,字形結體很少見橫平豎直,方正勻稱的。多是敧側險絕,參差錯落,疏密有致,隨字造勢,同字異形,自然天成。

大眾在欣賞這類書法時,與自己頭腦中固有的對漢字的定勢會有巨大的反差,感到生醜古怪,像兒童體。清代傅山講的“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就是對這類書法審美觀的體現。但傅山主張的拙,醜,支離,真率,本質是要自然大氣,反對做作修飾,而不是純粹的“醜”書。

3、高古。

表現為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因為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所以在隸書結體中常帶有篆書的造形,有的是用隸書的筆法寫出篆書的結構,有的用篆書的筆意寫出隸書的形態,似篆似隸,篆隸雜揉。有一種古典美。

另外,我們看到的隸書碑刻是經過人工和天工的二次創造形成的面貌,一是有人工刻鑿的痕跡,二是經過長期天然風化剝落,因而有的字形模糊,點畫斑駁,線條毛澀,有一種朦朧美。

標籤: 隸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wzo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