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牛養殖技術

牛養殖技術

1、環境:養殖牛需要將牛舍建立在地勢較高、乾燥、土壤質量好的地方。2、飼料:定期投喂乾草料,也可以使用牧草,提供充足的養分即可。3、水分:定期給予水分,但水槽中不宜有殘留物質。4、保暖:冬季温度低,需要在牛舍中加入適量的草料,避免牛被凍傷。

牛的所有種類都是終生繁殖的。在發情期,雄性相互碰撞,以獲得雌性和領地的繁殖權。一旦成功就會對雌性授精,妊娠期就開始了。在大多數物種中,妊娠期持續約九到十個月。

牛每胎只生一頭小牛。牛犢一出生就不會斷奶,直到大約6-10個月,這取決於物種。大多數物種的雌性成熟時間為4年,而雄性則為7年。

牛族中的13個物種均屬於保護物種,它們在未來的生存中境況堪憂。主要原因是生存空間被人類大量佔居,大片土地的保護有助於抵消棲息地流失的不利影響。

牛養殖技術


養牛技術和飼養方法

1、選址:養牛要選擇地勢平坦、海拔較高的坡地作為養殖場地,並搭建遮陽的牛棚。2、餵養:每天為牛提供三次飼料,進食兩小時後提供水分。3、放牧:每天放牧2-3小時,提高牛的運動量。4、飲水:為牛提供乾淨的水源,夏季定期換水

牛的養殖技術

1、牛舍選址

想要養殖牛的話,首先就要選擇好適當的地方建設牛舍。一般來説,牛舍的場地最好要平緩一些,海拔相對高一點,有一些輕微的坡度,這樣清理糞便等比較方便,牛舍不能建造在上風口的位置,要有遮陽的頂棚,背對風口。

2、餵養方法

牛羣在餵養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每天的餵養分作3次來進行,在餵養完之後不能直接的讓牛羣喝水,在進食之後的2小時才能喝水,進食時不要驅趕牛羣,要每天定時定量定點的進行投喂,讓牛羣形成條件反射方便管理。

3、放牧管理

牛羣是需要放牧的,不僅僅是為了讓牛羣有所活動,最主要的也是讓牛羣能夠採食一些新鮮的青綠飼料,改善其消化功能,放牧的時間一般是在2-3小時左右即可,隨着牛羣的習慣可以漸漸的延長放牧的時間,讓牛羣慢慢適應。

4、飲水管控

牛這種動物的體積非常大,因此相對於別的動物新陳代謝的速度也很快,飲水量非常巨大,要多準備一些水槽和水池用於供給牛羣的飲水,在夏季時要及時更換掉水槽中的水,換上更為新鮮的水,冬季時可以使用温水進行餵養。

養殖肉牛的技術

養殖肉牛的技術有以下五點:養殖環境、品種選育、放牧管理、飼餵管理、日常管理。

一、養殖環境

肉牛養殖需要將牛舍建立在地勢較高、乾燥、土壤質量好、飼草資源豐富且交通良好的地方。養殖環境對肉牛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環境能夠提高肉牛的生長能力,降低飼料成本。

二、品種選育

品種的優良同樣也與肉牛的養殖效益有着直接的聯繫,養殖户在引種的時候要保證外觀體型類似,有着良好的遺傳能力。種牛首先要保證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夠正常生育。且生長健壯、無疾病困擾,這樣才能夠使後代幼牛有着較強的生長能力。

並且要加強種牛的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危害,傳染病對肉牛的生長危害是非常大的,輕則降低養殖效益,重則會導致肉牛死亡。

三、放牧管理

肉牛育肥前期若有放牧條件可進行放牧2~3個月,不僅可節省一部分飼料成本,還可增強肉牛體質與骨架生長,當然中後期則需要儘可能採取圈養。太冷太熱均不適合肉牛放牧,一般春秋季節放牧最為適宜。

四、飼餵管理

1、肉牛的主要飼料是牧草,但是牧草在每個季節的生長情況都有所差異。養殖户要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飼料的飼餵量及頻率。例如在夏季等牧草生長旺期的時候每天飼餵3次左右,配合適量的複合飼料。然後在飼餵飼料後,及時喂水。

2、在冬春季的話,每天減少一次投喂,提高複合飼料的飼餵量。在飼餵後,最好是讓肉牛適當運動,讓肉牛提高血液循環速度,促進飼料消耗,防止積食水影響肉牛的生長。

五、日常管理

1、養殖户要注意飼餵量,水槽食槽中不宜有殘留物質,然後要定期對牛棚及牛體進行消毒驅蟲工作。大約每週一次,水槽食槽也要注意消毒,消毒劑可潑灑生石灰。

2、要控制好牛舍的温度,夏季要注意防止肉牛受到太陽直射,避免中暑,提高廕庇度,增強通透性。

3、最後要在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有利於消化的藥物,增強肉牛的抗病能力,提高養殖效益。

牛的養殖技術

牛的養殖技術

牛,屬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草食性,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牛的養殖技術,快來看看吧!

牛的生活習性

牛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較好的適應所在地氣候,其適宜温度為15 - 25攝氏度牛吃飽後會停止進食,但還會不住的反芻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

牛的常見種類

1、普通牛(Bos taurus)。分佈較廣,數量極多,與人類生活關係極為密切。

2、犛牛(-niens)。毛長過膝,耐寒耐苦,適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

3、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n)、歐洲野牛(sus)等。可與牛屬中的普通牛種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和為培育新品種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則兼作乳用。

5、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a)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牛的品種發展

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

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現代牛的生產類型可分以下4種:

乳用品種:主要包括荷斯坦牛、愛爾夏牛、娟姍牛、更賽牛等。

肉用品種:主要包括海福特牛短角牛、阿伯丁-安格斯牛、夏洛來牛、利穆贊牛、皮埃蒙特牛、契安尼娜牛、林肯紅牛、無角紅牛、格羅維牛、德房牛、墨利灰牛,以及近代用瘤牛與普通牛雜交育成的一些品種,如婆羅門牛、婆羅福特牛、婆羅格斯牛、聖赫特魯迪斯牛、肉牛王、幫斯瑪拉牛和比法羅牛等。

兼用品種:主要包括兼用型短角牛、西門塔爾牛、瑞士褐牛、丹麥紅牛、安格勒牛、辛地紅牛、沙希華牛和中國的,以及用兼用型短角牛和瑞士褐牛分別改良蒙古牛和新疆伊犁牛而育成的草原紅牛和新疆褐牛等。

役用品種:主要有中國的黃牛和水牛等。有的黃牛也可役肉兼用,如中

國的南陽牛,秦川牛和魯西牛等。70年代前水牛在中國一些地方也作乳役兼用。

此外,有些國家還培育成一種強悍善斗的鬥牛,主要供比賽用。除西班牙廣泛飼養外,其他一些國家如墨西哥、祕魯、葡萄牙等也有飼養。關於中國的黃牛品種其中南陽牛、晉南牛、延邊牛、秦川牛、魯西黃牛是我國五大名貴牛種。

牛的生長繁殖

牛單胎、雙胎率一般僅佔懷孕總數的1~2.3%。除高寒地區的犛牛因終年放牧,受氣候影響,屬季節性發情外,舍飼的牛一般均為常年多次發情,四季均可。發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妊娠期約280天。牛屬中的4個牛種可相互雜交,其中有的牛種雜交後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種雜交後代(如犛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則不育。

水牛屬中的水牛種相互間也可雜交產生後代,但與牛屬中的任何牛種雜交均不能受孕。根據這些特性,通過種間雜交創造新品種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種工作者的廣泛重視。美國用婆羅門瘤牛與歐洲的肉牛進行雜交,育成了適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的婆羅福特、婆羅格斯、聖赫特魯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種。澳大利亞用辛地紅及沙希華瘤牛與雜交,育成了耐熱、抗蜱的澳大利亞乳用瘤牛。美國還用

美洲野牛(3/8)與海福特牛(1/4)和(3/8)進行三品種雜交,經過上千次雜交試驗,終於克服了雜種公牛不育的障礙,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飼、產肉多、肉質好、飼養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種“比法羅”。

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與婆羅門牛(1/2)、夏洛萊牛(1/4)、(1/16)、海福特牛 (1/16)進行多品種雜交,產生的種間雜種“卡特羅”生產性能與“比法羅”相似,對寒冷多雪的氣候尤具有良好的適應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國和俄羅斯用普通牛與犛牛雜交,其種間雜種一代犏牛,不僅體型增大,役力更強,而且產奶性能也大大提高。

結語: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牛的養殖技術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籤: 養殖 技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p4yd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