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杜鵑開花是化學變化嗎

杜鵑開花是化學變化嗎

杜鵑開花是化學變化。因為花蕊生長是細胞增多的過程,這些細胞都是化學反應生成的,所有是化學反應。通常都是在春季的時候開花,具體花期是4月到5月份之間。花色豐富,常見紅色,玫瑰紅色,鮮紅色或者暗紅色,花姿優美,整體的觀賞效果是比較高的。

杜鵑開花是化學變化嗎

杜鵑開花,為什麼是化學變化?

開花的時候,花從小花變成大花的過程,以及花蕊長出來是細胞增多的過程,這些細胞是化學反應生成的。

花瓣層層疊疊的,在幾個小時內慢慢張開,特別夢幻,還有淡淡的清香,因為它是在夜晚開放的,有種很神祕的感覺。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豔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杜鵑花的花色要怎樣育種?

花色育種:紅色花:在眾多的杜鵑花中就顏色而言以紅色為最多。追求紅花雜種的育種工作是20世紀50年代的熱門,理想的親本都產於中國,如火紅杜鵑、文雅杜鵑、似血杜鵑、馬纓花(vayi)等常被作為紅花親本,另外粘毛杜鵑以及由它們育出的後代,如Harold:Amaties等,也是常用的紅花雜種親本。紅色花在杜鵑花中是一個顯性因子,遺傳性很強,與白花種類雜交第一代表現為紅色。如作者所做的一個雜交種其親本是馬纓花(紅)大白花杜鵑(白),雜交第一代為深粉紅色,但後代常出現葉片稀疏,開花後顯得全株較瘦,只能與枝葉豐富的種類再雜交才能改進它的缺點。

粉色花:粉紅色的杜鵑花也較常見,據我們的雜交育種研究,如用白色花杜鵑與紅色花杜鵑進行雜交,即可得到粉紅色杜鵑花。如用大白花杜鵑(白)馬纓花所得的雜交一代就是粉紅色。自然界中粉紅色的花較多,故粉紅色在雜交育種中一般不作為育種的重點。

白色花:天然的白花種類很多,如大白花杜鵑、碗花杜鵑、滇南杜鵑、大喇叭杜鵑等。白色花純潔可愛,用它們雜交的後代因白色花瓣中仍有形成雜色的花青素,故其後代會出現紅色或淺紫色暈斑。用白色花杜鵑與紅、粉、橙、黃色花的杜鵑雜交,常出現兩親本之間的中間色,也偶有白花在雜交第一代中成為隱性,到第二代才會出現白花。總之,白花的遺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另一親本的遺傳特性,因為白花是由一個弱基因所控制。

黃色花:近年來,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對黃花杜鵑愛之有加。在自然界,黃色杜鵑花很多,常綠無鱗類黃色杜鵑花如凸尖杜鵑、黃杯杜鵑、乳黃杜鵑、腺柄杜鵑、羊躑躅等均產於我國,有鱗類黃花杜鵑如硫黃杜鵑、黃花杜鵑等產於我國雲南,卡羅林納杜鵑產於美國。杜鵑黃色花的遺傳主要受基因的控制,其次是細胞內色素化學變化的結果。已知杜鵑花花瓣中有不溶於細胞液的質體色素,有溶於細胞液的黃體酮或黃鹼醇,還有產生紅、藍二色的花青素,這三類物質含量的多少,決定了花的顏色。較顯著的例子是雲錦杜鵑黃杯杜鵑(ii),二者雜交後得到了大花淡黃色品種金星(Gold:Star)。該雜種是由美國的gnore培育出的雜交種。

橙色花:要想得到橙色花,最常用的親本是無鱗類的兩色杜鵑(oanthum)。國外用該種做親本育出的橙色品種是經過如下雜交得到的:[(兩色杜鵑火紅杜鵑)硃紅杜鵑]腺柱杜鵑→紫血杜鵑[(腺柱杜鵑腺柱杜鵑)(兩色杜鵑硃紅杜鵑)]→硃紅杜鵑→‘Bodnant’。在以上5種親本中,只有兩色杜鵑和紫血杜鵑具有橙色花,其餘3種只有紅、粉、白花,但具花大、有香味等其他性狀,經過反覆雜交最終得到了較為理想的品種。

藍色花:野生杜鵑花中,藍色花僅在有鱗杜鵑有,屬於淡藍色花的有灰背杜鵑、紫藍杜鵑(atum)、優雅杜鵑(innum)以及張口杜鵑(stinii)等,都是較好的藍色花親本材料。上述種類均為藍紫色系。目前國外育出的品種尚無純藍色,因此各國育種者都在積極努力,試圖育出純藍色的杜鵑花品種。

標籤: 化學變化 杜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p400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