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五嶽在哪幾個省

五嶽在哪幾個省

五嶽分別是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五嶽在哪幾個省

三山五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山,世界道教聖地。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全世界的風景了!

俗語説“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説法。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

“嶽”在東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嶽”。後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嶽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起來了,便出現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據道教典範《洞天記》雲:“黃帝畫野分州,乃封五嶽。”黃帝遠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圖不出中原黃河流域,黃帝是否封嶽無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現了四嶽是無可置疑的。

歷史上各朝京都雖屢有變遷,均不出豫、晉、陝、三省範圍,其所封四嶽都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春秋產生了“五行”之説,戰國時頗為流行。由於陰陽學家鄒衍等人的大力宣揚,“五德終始論”越來越盛。“五嶽”之説才應運而生,故《詩話》曾説:“唐虞四嶽,至周始有五嶽。”

中國嶽山稱名始見於《尚書》。《尚書》有東、西、南、北四嶽,而無五嶽。四嶽山名見於經書者唯有東嶽岱宗。《周禮·大宗伯·大司樂》始言五嶽,而不言為何山。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才對名山大川較翔實可靠地總結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變過程:“因為夏、商、周的國都都在黃河與洛水之間,所以嵩山為中嶽,其他四嶽各隨其方,四瀆都在山東。至秦稱帝,建都咸陽時則五嶽、四瀆均在東方。

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不可勝記。及秦並天下後,才有了明確規定:自河南省崤山以東為名山五,即嵩山、恆山、泰山、會稽、湘山;大川二,即濟水和淮河。”

《史記·封禪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

綜上所述,漢之前五嶽之制因勢而異,各有不同。西周建都於豐、鎬,以華山為中嶽:東周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以後,又以嵩山為中嶽,華山為西嶽。只有東嶽泰山和北嶽恆山稱呼未變。至漢武帝時,確立五嶽制度,並登禮天柱山封為南嶽。

據《漢書·郊祀志》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頒發詔書,確定以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即天柱山)為南嶽,恆山(河北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將南嶽由衡山移往霍山,至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朝後,才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重新詔定湖南湘江之濱的衡山為南嶽,廢霍山為名山。北嶽恆山在漢、唐、宋、明時,皆在山陽的河北曲陽登禮,遙祭恆山(河北恆山)。

明代中後期渾源利用河北恆山人文景觀損壞嚴重之際,偽造歷史,附會傳説,稱渾源玄武山為恆山,向朝廷提出改祀,到清代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祀北嶽於渾源。這就是五嶽。

標籤: 哪幾個 五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dxz2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