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着,才可有所作為。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成語發音: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成語解釋: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着,才可有所作為。

成語出處: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

成語繁體:淡泊以明志,寍靜以致遠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分句;指人的修養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示例〗我們要做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什麼?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恬靜寡慾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出自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意思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意思簡述

1、“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意思是: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2、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出處:諸葛亮〔兩漢〕《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裏,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展資料:

賞析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yy50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