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不積硅步中的硅是什麼意思

不積硅步中的硅是什麼意思

不積硅步中的硅是什麼意思

不積硅步”的跬”的意思是: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等於現在所説的一步、古人所説的半步。

不積硅步”出自於:戰國時期荀子創作的《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整句的意思是: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

這句話強調的是:量變是質變的前提。事物發展的量變質變規律”指出,量變引起質變,質變體現量變成果,併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

原文節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譯文如下: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裏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各自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説,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為了揭示後天學習的重要意義,他創作了《勸學》一文。

文章主旨:

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説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講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講學習的內容,第四段講學習應當善始善終。全文説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説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賞析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説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作者介紹: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荀子總結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創立了先秦時期完備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的思想在以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發展中潛移默化地發生着影響。

標籤: 不積 硅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yxl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