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禮樂崩壞是什麼意思?

禮樂崩壞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樂:教化的規範;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盪不安

禮樂崩壞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禮樂崩壞

成語發音:lǐ yuè bēng huài

成語解釋: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樂:教化的規範;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盪不安

成語出處:宋·陸游《書郭崇韜傳後》:“莊宗雖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之際,然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動盪不安的時代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禮壞樂崩  禮廢樂崩 查看更多禮樂崩壞的近義詞>>



禮崩樂壞的意思是什麼?

孔子所謂的“禮崩樂壞”就是指西周“鬱郁乎文哉”的禮樂制度到東周時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從此,霸道代替了王道,繼而諸侯爭雄,王室衰亡。“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乃為王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甚至自卿大夫出,則禮樂崩也,王道壞矣。

禮就是行為規範及其儀式,樂就是配合典禮儀式所具備的與之相應的舞樂。

禮樂制度遭到破壞,其表現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婦不婦,皆失其道。

發生在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標誌着周王朝的衰敗,也是禮崩樂壞的開始,周宣王即位後稍有作為,號稱“中興”,實際不但沒有緩和各種矛盾,反而實力更削弱了。周宣王還違反嫡長子繼承製,干涉魯國內政,引起魯國內亂,諸侯因而不滿。

接下來的周幽王更無君樣,乃致西周最終滅亡。西周滅亡後,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悲劇不斷上演。各種僭越行為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孔子見季氏“八佾舞於庭”,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春秋後期,奴隸社會賴以存在的井田制也不斷遭到破壞,經濟基礎也動搖了,所以孔子時代,“禮崩樂壞”的局面已達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

禮崩樂壞是什麼意思 禮崩樂壞解釋

1、禮崩樂壞,漢語成語,拼音是lǐ bēng yuè huài。意思是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2、出處:清·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3、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禮崩樂壞是什麼意思?

釋義:指周代封建制度(“封邦建國”,非馬列的封建意識形態)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寓意社會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變局,亟需內聖外王之人改進。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

禮崩樂壞是對東周時期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的一種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後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在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領域出現了與周禮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體表現在勢力強大的諸侯開始變王田為私田,變分封制為郡縣制,政權不斷下移,並紛紛制定自己的法律。這些都反映了周代封建社會正走向解體。

標籤: 崩壞 禮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wg0y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