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成語發音: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成語解釋: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成語繁體: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人多智廣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查看更多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不要過分擔心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主要意思

1、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民間俗語,出自《三國演義》,比喻人多智慧多。

2、直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

3、釋義: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4、英譯: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surpass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一個俗語,意思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出自《三國演義》,比喻人多智慧多。

諸葛亮有一次帶領軍隊準備過江,無奈江水實在是太過於湍急,打頭陣的過江的船隊都因為不能控制好船的方向被江水衝跑,觸礁沉沒了。諸葛亮非常着急,一時間無法過江。但是,在江邊的三個做牛皮生意的皮匠告訴諸葛亮,要用牛皮吹鼓了當做筏子,就能順利過江。諸葛亮聽取了他們的建議,果然很輕鬆地帶領大軍過了江。之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被廣泛流傳於民間。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意思 出自何處

1、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一個俗語,意思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出自《三國演義》,比喻人多智慧多。

2、典故出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應周瑜造十萬支箭用於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計。但不知,當日諸葛孔明算準時機,便命隨從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其隨從完成後,回報軍師,並提出這樣佈置恐讓曹軍看出破綻。三人心有一計,但只不説,明日安排好領軍師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着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後曹軍果然中計。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種情況下“1+1+1”大於3。這在羣體成員活動的效率角度上,稱之為“羣體的增力作用”。

“三個和尚沒水喝”,這種情況下的“1+1+1”卻等於0了。這在羣體成員活動的效率角度上,稱之為"羣體的減力作用"。這種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組成的羣體產生的內聚力或摩擦力,在社會心理學上,統稱為"關係場效應"。

“關係場效應”給人們的提示是人們在與集體融合的過程中,既不能忽視羣體對個體智慧的促進作用,也不能迷信羣體與羣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個體活動更有效率。

對這種“關係場效應”,我國一些大專院校的社會心理學家從羣體決策與個人決策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比較、分析。

一是羣體決策的精確性,速度和個人決策的比較

許多研究證明,羣體決策的精確性高於個人決策,這是因為羣體成員間的相互提示和啟發促進了信息交流,提供了許多選擇方案,同時,成員間還能彼此檢查對方意見所存在的不足;而個人決策由於是單獨進行的,不能交流信息,也無法檢查自己意見是否正確,所以難免失誤。但是,羣體決策的速度往往低於個人決策,這是因為羣體決策時,成員間要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磋商和補充,容易造成時間上的延長,故在速度上就不如個人決策快。羣體決策雖然具有精確性,但它不適宜於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同時,這種精確性也不是絕對的,因為羣體中存在着地位作用,即地位較高的人的意見對羣體有較大的影響,容易使人服從。對此,如不能很好地給予解決,也容易使決策發生失誤。

二是羣體決策的方法和創造性與個人決策的比較

有關實驗結某表明,單獨工作的人比羣體活動的人更能集中精力,並不受他人影響。顯然共同工作會產生社會促進。但干擾也大,使精力分散。因此,羣體決策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造性建設上,低於個人的決策。不過,這是指揮羣體形成初期其決策水平低於個人,而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高於個人。

三是羣體對邏輯性問題的決策與個人決策的比較

有一些研究指明,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而且只有一種答案時,羣體決策水平低於個人決策水平。它所以低於個人決策水平,乃是由於成員間相互刺激,經常打斷對方邏輯思維,從而分散了注意力,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干擾,所以不能集中精力進行邏輯推理,這樣就妨礙了成員的工作。而個人決策,由於無人干擾,思維連貫,因此優於羣體決策。但是,在解決複雜的邏輯問題時,如果分工合作,每個成員獨自完成自己負擔的那部分任務,然後和同事一起交換意見,彼此檢查錯誤,這樣,羣體決策就會優於個人決策,因為複雜的問題需要多種知識和技能,所以適合於羣體解決。

四是異質羣體和同質羣體決策的比較

異質羣體指成員人格各不相同,同質羣體指成員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人格。一般來説,異質羣體的決策要優於同質羣體。這是由於異質羣體在知識結構,性格特徵和才能方面各不相同,從而提供了更多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意見,使偏見得到調節和中和。而同質羣體因為在知識,才能、性格特徵方面的相同,所以考慮問題的思路也容易相同,這雖然減少了角色衝突,但容易出現相同的偏見。

羣體中的“關係場效應”告訴我們:

既不能忽視羣體對個體智慧的促進作用,也不能迷信羣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個體活動更有效率。這就是説,要正確認識羣體發展和個體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個體的發展必須依賴羣體發展所提供的環境和條件,而羣體的發展又只能通過其中個體的發展才能實現。羣體的作用正是通過個體表現出來的,任何羣體的生命力都取決於其中的個體的活力。

角色羣體對角色個體的約束力如果超過一定的度,個體就會因“去個性化”而失去活力,從而使你所在的羣體的生命力也逐漸衰竭。認識到這一點對於你如何自覺地使自己成為角色羣體中的“皮匠”,而不是成為“和尚”,如何使自己所在的角色羣體不斷產生良性“關係場效應”,也許不無裨益吧!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是一個俗語

意思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

出自《三國演義》,比喻人多智慧多。“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實為三個臭裨將賽過諸葛亮。

直譯:三個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協力集思廣益,也能提出比諸葛亮還周到的計策。

釋義: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rwjo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