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休慼是同是什麼意思?

休慼是同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係密切,同甘共苦

休慼是同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休慼是同

成語發音:xiū qī shì tóng

成語解釋: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係密切,同甘共苦

成語出處:《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關係密切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休慼與共 查看更多休慼是同的近義詞>>



休慼是同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麼?

編號 4593 成語 休慼是同 注音 ㄒㄧㄡ ㄑㄧ ㄕˋ ㄊㄨㄥˊ 漢語拼音 xiū qī shì tóng 釋義 義參「休慼與共」。

見「休慼與共」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休慼與共」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

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

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

……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

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

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

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

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

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註解〕(1)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

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

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

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

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

後晉國復霸。

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戚:通「戚」,悲哀、憂傷。

(3)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

跛,音ㄅ|ˋ,偏任、偏倚。

(4)視無還:視時不會左顧右盼。

還,音ㄏㄨㄢˊ,反覆,指眼珠反覆轉動。

(5)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

(6)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

(7)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

(8)相:音ㄒ|ㄤˋ,輔佐、幫助。

(9)休:喜悦、快樂。

(10)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休慼與共」之典故説明,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

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

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着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着感到高興。

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説:「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

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週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

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

後來「休慼與共」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裏的原文「為晉休慼,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書證 01.《晉書.卷六五.王導列傳》:「(王)導曰:『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則如君言,元規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 用法説明近義詞:

反義詞:辨識 參考語詞 休慼與共

休慼與共是什麼意思

休慼與共xiū qī yǔ gòng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憂喜、福禍彼此共同承擔.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同.【出自】:《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示例】:我們是~的好同學.【近...

休慼與共的休慼是什麼意思?

休慼指喜樂和憂慮、幸福與禍患,亦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休:吉慶,美善,福祿。孔府門聯“與國鹹休”句中的“休”亦有此意。戚:悲哀,憂愁。

整個詞語的意思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同。同歡樂共悲哀。 與“患難與共(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形容彼此之間關係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擴展資料:

1、近義詞:同甘共苦、同舟共濟、風雨同舟、脣亡齒寒。

反義詞:不共戴天、無關痛癢、漠不相關。

2、引證解釋:

(1)《國語·周語下》:“ 晉 孫談 之子 周 ( 晉悼公 )適 周 ,事 單襄公 …… 晉國 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 晉

休慼,不背本也。”

(2)《後漢書·靈帝紀》:“備託臭味,庶同休慼。”

(3)《晉書·王導傳》:“ 導 曰:‘吾與 元規 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4)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要與天下的人民同休慼,不要只是尋章摘句,做個爛紙堆中的蠹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休慼與共

休慼與共的意思

題庫內容:

憂喜、福禍 彼此 共同承擔。 形容 關係密切,利害相同。

成語出處: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慼是同, 悠悠 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成語例句: 我們是 休慼與共 的好同學。

繁體寫法: 休慼與共

注音: ㄒㄧㄨ ㄑㄧ ㄧㄩˇ ㄍㄨㄙˋ

休慼與共的近義詞: 同甘共苦同享幸福安樂,共度艱難困苦 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同船渡河,相為照應。比喻利害得失相同者要患難與共,通力合作 風雨同舟在狂風暴雨中同船共渡。比喻患難與共,同舟共濟

休慼與共的反義詞: 不共戴天不願與仇人共生世間,比喻仇恨極深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明·凌濛初《二刻拍 無關痛癢比喻無關緊要或與本身無關 漠不相關形容彼此毫無關聯。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share sb.'s joys and sorrows

俄語翻譯: делить радости и печали <быть кровно и тесно связанными>其他翻譯: <德>mit jm freud und leid teilen

成語謎語: 假日同親人在一起

讀音注意: 與,不能讀作“yú”或“yù”。

寫法注意: 休,不能寫作“修”。

休慼與共什麼意思?

休:歡樂,喜慶。戚:悲哀,憂愁。意思是憂喜、禍福彼此共同承擔。 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同。

同歡樂共悲哀。 與“患難與共(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形容彼此之間關係密切,利害一致)”相同。和“休慼相關(憂喜、禍福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但”休慼與共”側重在憂喜禍福共同承受,“休慼相關”重在憂喜禍福的相互關聯。

近義詞:同甘共苦、同舟共濟、風雨同舟、脣亡齒寒

反義詞:不共戴天、無關痛癢、漠不相關

出處,明·瞿(qú)共美《天南逸史》:“臣與皇上患難相隨;休慼與共;願自不同於諸臣;一切大政自得與聞。”

譯文:“我與主上患難相隨,休慼與共,不同於其他大臣。朝中的一切大事,我應當知道。”

擴展資料:

典故:春秋時期,晉國的晉厲公為了不讓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國內無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們分別派遣到別的國家去當官。其中一個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國的單襄公身邊做家臣。

姬周是個十分熱愛祖國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國外,卻處處把國家的大事小事牽掛在心頭,凡是遇到晉國人,他總要問長問短,不厭其煩。聽到好消息,他會喜形於色,滿面春風;聽到壞消息,他就雙眉緊鎖,憂心忡忡。

單襄公看在眼裏,欽佩在心頭,他囑咐身邊的人説:“姬周是個有志有為的青年,他身在異國他鄉,心卻始終與祖國休慼與共,將來一定能成大氣候!”

果然,不久晉國大亂,晉厲公被殺,姬周立即被立為國君,就是後來的晉悼公。那年,他才14歲。

參考資料:休慼與共-百度百科

標籤: 休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q2mk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