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願者上鈎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示例: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裏。”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典故:傳説商朝末期,有個叫姜太公的有識之土,因不滿於當時的黑暗政治,隱居在渭水邊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常常在皤溪釣魚,釣法很奇特,魚鈎是直的,放在離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鈎上沒有魚餌。過路人看到他這樣垂釣都暗暗發笑,他卻一本正經地説:“願者上鈎來”。後來周文王打獵來到渭水邊,與姜太公談得很投機,就請他做了國師。姜太公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消滅了商朝。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別人的圈套。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

1、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今多比喻心甘情願的落入別人的謀劃。類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2、典故出自晉·苻朗《苻子·方外》,文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擴展資料:

1、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幹長線,線系竹鈎,不用誘餌之食,釣杆也不垂到水裏,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鈎。”

2、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鈎,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説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鈎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3、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

4、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便源於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姜太公釣魚歇後語下一句是什麼?

歇後語下一句是:願者上鈎。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成語解釋]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典故出處]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近義詞]心甘情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成語結構]複句式

[產生年代]古代

擴展資料:

近義詞:心甘情願

[成語解釋]心裏完全願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願做出某種犧牲。

[典故出處]朱自清《温州的蹤跡》:温州不算十分窮苦的地方,也沒碰着大荒年,幹什麼得了七個小毛錢,就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小妹子捧給人家呢?

[近義詞]何樂不為、死心塌地

[反義詞]強人所難、死不甘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是什麼?

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是願者上鈎。

姜子牙釣魚的方法很奇特:魚竿短,魚線長,用直鈎,沒魚餌,釣竿不放進水裏,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一個叫武吉的樵夫來到河邊,看到姜子牙用不掛魚餌的直魚鈎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説:“像您這樣釣魚,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姜子牙説:“你不知道箇中緣由,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王與侯。”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招攬人才,他斷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棟樑之才。

擴展資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

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姜太公釣魚打一歇後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是我國一句非常經典,也是流傳很廣的依據歇後語。下面是姜太公釣魚歇後語的相關內容,歡迎閲讀!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關於“姜太公釣魚”

一、詞語出處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鈎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鈎來!’” 釋義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鈎不掛魚餌垂釣,願意上鈎的魚,就自己上鈎。比喻心甘情願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

二、詞語釋義

呂尚隱居,垂釣於渭濱溪,周文王打獵時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後呂尚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後遂用“太公釣、呂釣、渭釣、子牙垂鈎、溪釣、渭濱垂釣、釣周、釣渭、垂釣溪、大釣無鈎、直鈎釣國、溪直釣、溪未遇”等寫隱居、賢才待用,及賢能執政,大業盛隆以“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直鈎魚”等表示心甘情願。

三、主要內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國名叫周的強國,周的祖先姓姬,歷史很悠久,據説他們的遠祖后稷在堯的時候擔任農師,以後世世代代承襲這個職務,管理農業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x,農業衰弱,周的祖先就西遷到現在的甘肅東部和陝西西部一代,自己組成了部落。商朝後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擾,周族的首領古公{父率領族人從岐山北邊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上居住,並且在那裏建築城郭宮室,開墾荒地,設置官吏。大概從那時起,周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強大起來。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

季歷死後,她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為祖先做過農師,周文王也十分重視農業。他待人寬厚,對待老年人很尊敬,對待小孩很愛護,所以來百姓都很擁護他。周文王特別尊重有本領的人,請他們幫助他治理國家。許多有本領的人紛紛來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擁有許多文臣武將。

殷紂王看到周勢力越來越強,十分害怕,就找個理由把周文王找來,囚禁在m裏(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北)。周文王的臣子為了搭救文王,蒐羅了美女、好馬和珍寶獻給紂王,並買通商朝的大臣,請他在紂王的面前求情。紂王很貪財,又喜歡美女。他的了禮物,聽了大臣的話,把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獲得自由以後,決心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以便尋找機會,推翻商朝,報仇雪恥。他看到自己手下雖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將,可是還缺少一個文物全才能夠統籌全局的人,幫他籌劃滅商大計。因此,他經常留心尋訪這樣的大賢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鬚髮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嘴裏不斷地嘮叨:“快上鈎呀上鈎!願意上鈎的快來上鈎!”再一看,老人釣魚的魚鈎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

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後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湯陰縣)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他不會做買賣,虧了本,所以到渭水邊上來釣魚了其實是在等待賢明的君主來尋訪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談話中,發現姜尚是一個眼光遠大、學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他認為商朝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應當有賢明的領袖出來推翻它,建立一個新的朝廷,讓老百姓能過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話句句都説到了文王的心裏。他本來就是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處去尋找大賢人,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尋訪的大賢人嗎?文王懇切的對姜尚説:“我們盼望您很久了,請您到我們那裏去,幫助我們治理國家吧!”説完就叫手下人趕過車子來邀請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車,回到都城裏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裏,先被立為國師,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後來升為國相,總管全國政治和軍事。周文王的父親太公季歷在位的時候,就向望着姜尚這樣的大賢人了,所以人們尊稱姜尚為“太公望”。後來人們乾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棟樑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國相,幫助周文王整頓政治和軍事,對內發展生產,是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征服個部族,開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輔佐下,先後打敗了大戎、密須得部族,征服了嗜、閣等小國,並且吞併了從屬於商朝的崇國,在崇國的地盤上營建了一個豐城,把都城從岐山南邊的周原遷到了豐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時候,周的疆土大大擴充,西邊收復了周祖的老家,現在陝西、甘肅一帶地方,東北進展到現在山西的黎城附近,東邊到達現在河南沁陽一帶,逼近了殷紂王的都城朝歌,南邊把勢力擴充到了長江、漢水、汝水流域。據説周文王已經控制了當時天下的三分之二,為滅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礎。

四、同源典故

【太公釣】孟浩然《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擅溪別業》詩:“閒垂太公釣,興發子猷船。”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金鰲上鈎,金鰲上鈎,好似太公一釣,享國千秋。”

【呂釣】陸游《雜感十首》之一:“呂釣渭水濱,説築傅巖野。”

【渭釣】陳若水《沁園春·壽遊侍郎》詞:“肯又拋渭釣,似周尚父,且來洛社,作宋耆英。”顧炎武《子德李子聞餘在難特走燕中告急諸友》詩:“相期非早暮,渭釣與莘耕。”

【子牙垂鈎】胡曾《詠史·渭濱》詩:“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鈎。”

【溪釣】杜甫《奉贈鮮于亦兆二十韻》:“脱略溪釣,操持郢匠斤。”韓愈《和裴僕射相公假山十一韻》:“傅氏築已卑,溪釣何激。”

【渭濱垂釣】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釣周】李白《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詩:“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R兔何足言。”

【釣渭】李白《樑甫吟》詩:“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韓愈《叉魚招張功曹》詩:“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貫休《漁家》詩:“但得忘筌心自樂,肯羨前賢釣清渭。”

【垂釣溪】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又不曾垂釣在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無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則待溪山學許由。”

【大釣無鈎】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作詩五百言》:“聞道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鈎。”

【直鈎釣國】羅隱《題溪垂釣圖》詩:“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鈎釣國更誰知。”

【溪直釣】徐夤《送王校書往清源》詩:“吟詩台上如相問,與説溪直釣翁。”

【溪未遇】文及翁《賀新郎·西湖》詞:“餘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溪未遇,傅巖未起。”

【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這有何妨,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直鈎魚】楊億《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如諧曲朧卧,猶可直鈎魚。”

〖釋義〗呂尚在建立周朝大業之前,是垂釣在渭水溪的一位老人、隱者。後遂且“渭濱叟、渭上叟、渭叟、渭濱、溪姜叟、溪叟、溪老”等稱呼呂尚,或泛指隱者及具有賢德之才而未被徵用的人。

【渭濱叟】劉琨《重贈盧諶》詩:“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晉書·王沈傳論》:“有莘之媵,殊北門之情渭濱之叟,匪西山之節。”

【渭上叟】蘇軾《溪石》詩:“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骨_。”

【渭叟】陸游《貧居即事》詩之一:“老雖齊渭叟,窮不減湘累。”

【渭濱】《宋書·周續之傳》:“渭濱佐周,聖德廣運商洛匡漢,英業乃昌。”羅鄴《吳門再逢方幹處士》詩:“吾王若致昇平化,可獨成周只渭濱。”

【溪姜叟】蘇軾《七月二十四日以入不雨出禱溪》詩:“欲向溪問姜叟,僕伕屢報斗杓傾。”

【溪叟】温庭筠《渭上題三首》之三:“所嗟白首溪叟,一下漁舟更不歸。”《隨唐演義》第二十回:“朕聞溪叟,一釣而與周公八百之基,賢卿這功,何異於此。”柳亞子《漢家行》:“柄國惟聞歇後人,釣璜那見溪叟。”

【溪老】張九齡《驪山下逍遙公舊居遊集》詩:“豈與溪老,崛起周太師。”

五、相關故事

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裏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鈎,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鈎。但太公的釣鈎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鈎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鈎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説:“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再釣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説:“對你説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鈎,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説:“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鈎,小魚別胡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okx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