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那又如何效應 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那又如何效應 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大腦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智慧。它常常發出錯誤信號,使人們犯錯。特別是在面對壓力時,大腦容易發出讓我們放縱自己的信號,試圖通過購物、暴飲暴食等方式緩解壓力。這些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多後悔和焦慮。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認識問題。

那又如何效應 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一、“那又如何”效應:罪惡感與自控力的反向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節食者在面對自己的失誤時,例如多吃了一塊披薩,會感到情緒低落。他們可能會覺得整個節食計劃都失敗了。他們並不會為了減少損失而停止吃第二塊披薩。相反,他們會説:"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經破壞了節食計劃,不如把它吃光吧!"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孩子身上。

那又如何效應 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第2張

二、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比如,媽媽給孩子佈置了很多課外作業。孩子覺得任務太重,於是產生逃避心態,先去玩一會兒。開始時,孩子可能還有點後悔,打算稍後回來寫作業。但是,玩到最後,孩子發現已經沒有時間完成作業,於是索性就放棄了,心裏想:"那又如何?反正我已經完成不了任務了。"同樣,孩子在上課時可能會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他們覺得有點困難,於是大多數孩子不會去努力理解和學好這門課程。如果沒有外界助力,他們可能會產生疲於應付的心態,甚至放棄學習。他們的心態是:"那又如何?反正我學不好這門課。"研究學者將這種從放縱、後悔到更嚴重的放縱的惡性循環稱為"那又如何"效應。任何挫折都可能引發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自暴自棄。情況並不止於此。更為嚴重的是,屈服會讓你對自己失望,進而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情。而最廉價、最快捷的改善心情方式往往是那些無效的減壓方法,例如購物、酗酒、暴飲暴食、沉迷遊戲等。這些方式只會讓你情緒更低落,進一步陷入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心理學家指出,導致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最初的挫折,也不是第一次想要放棄的念頭。而是第一次放棄之後產生的愧疚感、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一旦陷入這樣的循環,似乎只有繼續"擺爛"的出路。談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 Hawkins的"能量等級圖"。他將人類的各種情感按能量等級進行劃分,並用不同的分值標記出來。

那又如何效應 愧疚感能讓孩子反省自己 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第3張

三、隱性傷害超乎想象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圖時,我感到非常驚訝。羞愧居然是能量最低的情感,同時對人傷害最大。其後還有內疚、冷淡、悲傷、恐懼等等。這與麥格尼格爾博士在《自控力》一書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愧疚、罪惡、恐懼、悲傷並不能讓我們變得更自律,反而讓我們變得更消極和失控。或許有些難以置信?我們常常在電影、小説中看到主人公在逆境中重生、絕地反擊。父母也常常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這難道是錯的嗎?細細思考,我似乎明白了。電影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非常罕見。這使得這些英雄主義者在電影中能引發共鳴。回到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沒做好事情的時候責備他們。這時,孩子內心充滿無助感。你以為批評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但更有可能讓他們陷入自暴自棄的極端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mrl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