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太陽內部是聚變還是裂變

太陽內部是聚變還是裂變

太陽內部發生的是核聚變。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內部是聚變還是裂變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温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太陽內部是聚變還是裂變

太陽內部發生的是核聚變。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或聚變反應,是指將兩個較輕的核結合而形成一個較重的核和一個極輕的核(或粒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在此過程中,物質沒有守恆,因為有一部分正在聚變的原子核的物質被轉化為光子(能量)。核聚變是給活躍的或“主序的”恆星提供能量的過程。

太陽內部是聚變還是裂變

太陽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恆星,太陽直徑大約是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温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

太陽內部發生的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

太陽內部發生的是核聚變。

太陽的受控是一種自然引力約束核聚變。其中心温度1500萬度,壓力有3000億個大氣壓強。1500萬度的温度是不足以點燃核聚變的,因此其觸發核聚變的原因是這個巨大的3000億的壓力。

在強大的壓力下,氫原子的核外電子擺脱了原子核的束縛,原子核終於碰到一起發生了融合,一連串的核聚變就開始了。太陽中心的核聚變是由4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陽的構成:

太陽是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對流層上面的太陽大氣,稱為太陽光球。光球是一層不透明的氣體薄層,厚度約500千米。它確定了太陽非常清晰的邊界,幾乎所有的可見光都是從這一層發射出來的。

色球層是太陽等恆星大氣的一層,包圍在光球層之外。平時,由於地球大氣中的分子以及塵埃粒子散射了強烈的太陽輻射而形成“藍天”,色球和日冕完全淹沒在藍天之中,日全食時短暫可見。

日冕層是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內部分別為色球層和光球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里以上。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温度極高,日冕温度有100萬攝氏度,粒子數密度為1015/m3。

太陽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

是核聚變。

太陽利用的是質子-質子循環,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途徑之一。

這個反應過程是小質量、低光度的主序星的主要能源,例如,太陽現階段輻射出去的能量90%以上是質子-質子這類反應提供的。

只有在極高的温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脱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擴展資料:

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着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着能量的釋放。

產生可控核聚變需要的條件非常苛刻。我們的太陽就是靠核聚變反應來給太陽系帶來光和熱,其中心温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另外還有巨大的壓力能使核聚變正常反應。

而地球上沒辦法獲得巨大的壓力,只能通過提高温度來彌補,不過這樣一來温度要到上億度才行。核聚變如此高的温度沒有一種固體物質能夠承受,只能靠強大的磁場來約束。由此產生了磁約束核聚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核聚變

太陽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

是核聚變。太陽利用的是質子-質子循環,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途徑之一,這個反應過程是小質量、低光度的主序星的主要能源,例如,太陽現階段輻射出去的能量90%以上是質子-質子這類反應提供的。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原子核中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着能量的釋放。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

核聚變,即輕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結合成較重原子核(例如氦)時放出巨大能量。因為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而核聚變是發生在原子核層面上的,所以核聚變不屬於化學變化。

核聚變程序於1932年由澳洲科zd學家馬克·歐力峯所發現。隨後於1950年代早期,他在澳洲國立大學(ANU)成立了等離子體核聚變研究機構。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太陽的能量來自它中心的熱核聚變(如超高温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着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着能量的釋放。

標籤: 聚變 裂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l3w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