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不屬於四書的是什麼

不屬於四書的是什麼

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除此四本書以外,其他都不屬於四書。南宋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記錄孟子言行的《孟子》合為“四書”。

不屬於四書的是什麼

四書增刪註釋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後,《大學》《中庸》成為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它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在中華思想史上產生深遠影響。至今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精華。

下列古書中哪部不屬於“四書”之一?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四部先秦儒家典籍。但在最初,《四書》並不具有目前的地位,《論語》雖已然是儒家經典的地位,但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孟子》長期以來並非經書,《大學》、《中庸》依附於《禮記》而未被彰顯。在宋代才形成了《四書》的經典地位。

《論語》是記載儒家創始人孔子傳道授業言行的一部書,《論語》在先秦時期為諸子之一的“子”書,並未得到太多的重視,在漢文帝時,《論語》開始由“子”升“傳”,被立於學官,置“傳記博士”,“後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而已。”在東漢時被確立為經,是“七經”之一,但是地位並不高,排在“七經”之末,《後漢書·張純傳》中提到“七經”,李賢注曰:“七經,謂《詩》、《書》、《禮》、《樂》、《易》、《春秋》及《論語》也。”武德中(618-626 年),唐高祖李淵奉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享。孔子失去了聖人的地位,《論語》自然更不受重視。中唐時,有韓愈、李翱為對抗佛道復興儒學,極力推崇“道統”,孔子地位顯著提升。《六經》雖為孔子所定,然孔子自言述而不作,因此《六經》非孔子之專著,在宋儒看來,真正能體現聖人言行思想的傳世著作當是《論語》一書。

《孟子》是記載孟子傳道施政的思想錄,《孟子》的“仁政”思想,“義利”之辨都豐富了儒家學説。 先秦的《孟子》一直處於“子”書行列。至漢代,《孟子》由“子”升“傳”。漢文帝置《孟子》傳記博士,趙岐在《孟子題辭》中説: “孝文皇帝欲廣遊學之路, 《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但它的地位並沒有引起廣泛共鳴。直到唐中後期,《孟子》才隨着尊孟思潮初興有了抬頭之勢。韓愈對於《孟子》升格有特殊貢獻。他所建立的“道統”説,首次把孟子的名字升到孔子之後,給予了孟子“亞聖”的地位。

《中庸》 的作者至今仍不確定,部分學者認為是子思,《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中庸》是探討性與天道與修道的重要儒家典籍,將儒家倫理學説的思辨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部分學者認同《大學》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所著。《大學》是一部政治哲學的著作,它的核心是內聖外王,藴含了由內而外的修持之道。漢代,《大學》與《中庸》一直依附於《禮記》,並未被單獨研究。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禮記》的地位有所抬高,相應《中庸》也開始從《禮記》中突顯出來,已單獨行世。中唐韓愈和李翱就是尊《中庸》和《大學》的代表人物。韓愈《原道》中闡發《大學》之旨,從身心修養的政治意義方面反擊了佛道謬誤。李翱《復性書》,關注了儒家的心性問題,以《中庸》為主要資源,同時也對《大學》《孟子》展開闡釋。

到了宋代,程朱理學興起,對於《四書》極力推崇論説,理學五子之一的張載充分肯定《四書》孔聖人的關係:“要見聖人,無如《論》《孟》為要。《論》《孟》二書於學者大足,只是須涵泳。……某觀《中庸》義二十年,每觀每有義,已長得一格。《六經》循環,年欲一觀。……學者信書,且須信《論語》《孟子》。《詩》《書》無舛雜,《禮》雖雜出諸儒,亦若無害義處,如《中庸》《大學》出於聖門,無可疑者。”

其後,二程、朱熹對於《四書》形成貢獻最巨。“爰自近世大儒河南程子實始尊信《大學》《中庸》而表章之,《論語》《孟子》亦各有論説。至新安朱子始合四書為之《四子》,《論語》《孟子》則為之注,《大學》《中庸》則為之《章句》《或問》。自朱子之説行,而舊説盡廢矣。於是《四子》者與《六經》皆並行,而教學之序莫先焉。”朱熹之後,《四書》奠定了儒家經典地位。

下面哪個不屬於 四書 ? 荀子 孟子 大學 論語

荀子不屬於四書。四書五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名詞,常用來代表儒家經典。其實,細究起來,“四書五經”包含兩個部分:“四書”和“五經”。“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談到“四書”,就不能不提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這部書被視為註解“四書”的儒家理學名著,受到後世學者的廣泛重視。學習“四書”,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甚至研究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都離不開這部著作。“四書”則注重個體的身心完善和調整,是內聖之修。他們指出,外在的求理並不能探求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只有內在的功夫,才能瞭解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進而準確、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關於完善個人身心的理論資源豐富且系統,更適合構建理學體系,因此北宋的二程便開始注重“四書”的學術活動,把義理之説發展為理學,使理學佔據了經學發展的主導地位。朱熹則將“四書”學發展到新高度,窮畢生之力撰就《四書章句集註》,書中雖然有重訓詁的成分,但其主要目的在於闡發義理。來源:月讀

著作不屬於四書的是什麼?

四書 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是《詩經》(《詩》)、《尚書》(《書》)、《禮記》(《禮》)、《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經典的合稱,是“六經”、“七經”、“九經”、“十二經”、“十三經”的一部分

標籤: 四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d6wz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