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什麼意思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什麼意思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的意思是: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了。焉:哪兒;附:依附。出自《左傳·新序·雜事》。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什麼意思

原文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裡盡,而毛無所恃耶?"

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裡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譯文:

魏文侯外出遊歷,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說:"為什麼反穿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說:"我喜愛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故事:

春秋時,晉國的公子夷吾求秦國幫他登上王位,並答應給五座城池。夷吾成為晉惠公後就違背諾言。後來秦國遇饑荒向晉國借糧,晉惠公也沒答應。大臣虢射對晉惠公說:"我們借糧也不能改善關係,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啟示:

做事千萬不可本末倒置,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礎受到了動搖事物也無法繼續存在,此所謂得不償失。

標籤: 不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xq/xr53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