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野望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野望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野望》尾聯表達了詩人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彷徨抑鬱的思想感情。《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尾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中“長歌懷采薇”以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的典故,體現了詩人的惆悵、孤寂之感。

野望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關於《野望》

《野望》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了詩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其惆悵、孤寂的情懷。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寫出了詩人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野望首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野望》首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及在現實中孤獨無依的狀態,抒發了詩人惆悵、孤寂的情懷。

原文:

《野望》

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傍晚的時候我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去往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王績入唐後以祕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2、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前兩句表現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中間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全詩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3、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讚美嵇康、阮籍和陶潛,嘲諷周、孔禮教,流露出頹放消極思想,表現對現實不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野望

野望的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野望》的首聯將作者的心緒交代得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頷聯描寫的是秋天山林之靜景,從正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給人一種荒涼落暮之感。

頸聯描寫的是傍晚時分人的活動,從反面襯托除了詩人鬱悶孤單的心境。尾聯直抒胸臆,詩人從美好而熱鬧的場景中回過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苦悶惆悵的心緒。

野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表達了作者孤獨無依、彷徨抑鬱的思想感情。

《野望》作品原文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白話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野望》的思想感情

此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野望王績詩的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兩句麼?

感情是: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隱逸之士了.

《野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豔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全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白話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王績入唐後以祕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

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覆,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野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xq/nqm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