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毛筆是誰發明的人

毛筆是誰發明的人

蒙恬。

相傳毛筆為秦國大將蒙恬所發明的,蒙恬在鎮守北方時,看到匈奴人用獸毛沾顏料繪圖,蒙恬因為前方戰況告急,才改變用篆刻竹簡書寫軍情,直接用毛筆在絲捲上書寫軍情。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齊國蒙山(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聯城鄉邊家城子村)人[24] 。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

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監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曾經改良毛筆,被譽為“筆祖”。

秦始皇去世後,中車令趙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導致蒙恬吞藥自殺。

先秦時,毛筆有多種名稱,如聿、不律、弗等,後統稱為筆。而毛筆之製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較為進步,功能也較完善。

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的11號墓中,發現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為杆,筆桿下端較粗,鏤空成毛腔,筆頭的底部藏於腔內,以麻絲裹著並塗漆在上面,帶有筆套、大小長度都與今日使用的毛筆極為相像。

毛筆是誰發明的人

毛筆的起源可上溯到五六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民族學調查材料得知,先民最初削尖竹木作為書畫工具。

現今藏族仍保持使用竹筆的習俗,即將竹管削成三角形的竹筆,一端削成坡面,一端削為單刃成筆頭,蘸墨書寫。用這種竹筆書寫,雖然挺健有餘但柔軟不足,影響到繪畫的生動流暢。

在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的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中包括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等工具和陶製水杯等一些彩繪陶器。

這些彩繪陶器上所繪圖案流暢清晰,裝飾花紋粗細得體,這並不是竹木削成的筆所能做到的。專家推斷,這時可能已經出現毛筆的雛形了。

另外,商代甲骨文中已經出現筆的象形文字,形似用手握筆的樣子。商代陶片與甲骨上保留著用墨書寫的卜辭,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陶片上有一個“祀”字,筆鋒清晰,粗細輕重得體,而只有用富有彈性的毛筆,才能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

這表明,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過程中,依照自己的方式認識自然,把握規律,逐漸養成中國特有的思想觀念,在書寫活動中選擇了軟質的毛筆作為工具。

標籤: 毛筆 發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ls/p63m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