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晚春》是誰寫的

《晚春》是誰寫的

韓愈。《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

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晚春》是誰寫的

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此詩題一作“遊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豔,各呈芳菲。

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

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

如果說此詩真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

此處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裡。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可能有不同的領悟。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有《韓昌黎集》傳世。

標籤: 晚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ls/p635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