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誰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誰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誰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杜甫早年也去過很多地方,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四處漫遊,從小就有著為國效力的雄心壯志。在他遊歷數載後,參與科舉考試,沒有中舉。

後來杜甫依舊沒有放棄觀覽大唐山河的心,他四處遊離,用心去觀察,思考,描繪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藍圖,他將熱血揮灑,那一年,他寫下名垂青史的一首詩《望嶽》此時的他站在山頂,看著山腳的美景,雄心壯志不禁湧上心頭。那時候的杜甫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人,他把他的抱負和雄心都寄託在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早年的杜甫,並不是只顧遊歷天下的無業遊民,而是渴望站在山的頂峰,站到最高的地方,看著更巨集偉的景觀。

事實證明,杜甫有志向,也有這個能力。只是他的一生太悲苦。也是這個悲苦,造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這首詩是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

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此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訊息之後的驚喜之情。

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註》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ls/gj51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