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籍貫是指什麼

籍貫是指什麼

指祖居、自身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

籍貫,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原則上一般從父,個別特殊情況從母系的,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籍貫的標準寫法是:重慶市榮昌縣,標準寫法是全稱不漏。籍貫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一般從父,個別從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為某人的籍貫,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

一般孩子的戶口隨父親和母親都是可以的,總的來看不影響,如果後期影響上好學校,你們可以持結婚證隨時去遷移孩子的戶口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籍貫一般填寫本人祖父所居住地的省市名稱即可。籍貫與戶籍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一般情況下,籍貫是指祖居地,即為先祖曾經的長久居住地或者出生地。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並定居外地,此時籍貫即是指先祖長期居住地,而戶口所在地即為所定居之地。

籍貫是指什麼

《魏書·食貨志》:“自昔以來,諸州戶口,籍貫不實,包藏隱漏,廢公罔私。”

《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正德年間,有個舉人,姓楊名延和 ,表字元禮 ,原是四川 成都府籍貫。”

楊沫《鄉思的朝和暮》:“多少年來每當有人問到我的籍貫時,我總是這樣自豪地告訴對方。”

《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題材,是北朝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魏書》中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史官鄧淵編寫《代記》十餘卷,以後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魏史,都採用編年體。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參加修史,始改為紀傳體,大概編寫到拓跋弘統治時代。以後,邢巒、崔鴻等先後編寫了高祖(元巨集)、世宗(元恪)、肅宗(元詡)三朝的起居注。

北魏原有鄧淵所撰《代記》、崔浩所撰《國書》等編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紀傳體史書等,為魏收取材所資,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約《宋書》等,魏收當亦得見。他於天保二年(551年)奉詔撰魏史,五年(554年)完成。雖有高隆之任總監,房延佑等六人協助斟酌,主要由魏收執筆。

魏收以前和同時代人曾經編寫過魏史和其他資料,隋、唐時期也有人另寫過幾種魏書,這些書都沒有傳下來。唐代李延壽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書的節錄。因此,魏書是現存敘述北魏歷史的最原始和比較完備的資料。當時,文宣帝高洋對他說:“好直筆,我終不作魏太武誅史官。”高洋這個人在歷史上並不怎麼樣,但他能講出這樣的話,也是難得的。

標籤: 籍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ls/06dy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