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50米短跑技巧有哪些

50米短跑技巧有哪些

50米短跑技巧有哪些

50米短跑技巧:

1、站立式起跑:聽到“各就位”時,站在起跑線後,兩腳前後自然開立,相距約半步,有力的一腳在前,靠近起跑線,全腳掌著地,後腳用前腳掌著地,身體稍前傾,身體重心落在前腳上,聽到“預備”時,兩腿彎曲,上體前傾,重心下降、前移,前腿的異側臂自然屈肘於體前,另一臂在後,兩腳都用前腳掌著地。聽到“跑”的訊號時,兩腳用力後蹬,同時後退迅速向前抬起,兩臂用力前後擺動,迅速向前跑出。

2、途中跑時,後蹬很重要,後蹬要用力,並把髖部向前送出,當蹬地腿蹬離地面後,大腿積極向前上方高抬,小腿順慣性自然摺疊,兩臂擺動以肩為軸,放鬆有力地向前擺動。

3、終點衝刺是快要跑到終點時,不能鬆勁,應全力以赴,保持最高速度衝過終點。當跑到離終點大約一米半時,用力後蹬,上體迅速前傾,用胸部或肩部撞線,跑過終點後,應逐漸減慢速度,不能突然停止。

擴充套件知識:

根據記載,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臘 奧林匹克村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了短跑比賽專案。當時跑的姿勢是軀幹前傾較大,大腿抬得很高,腳落地離重心較近,步幅較小的“ 踏步式”跑法。起跑是採用“站立式”姿勢,並把大石塊置於腳後,借推蹬巨石之力來加快起跑的速度。

一八八七年,開始採用“ 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上才被正式採用。在這個階段中,短跑技術有了很大的演變,由腳跟先著地改進為前腳掌著地,並形成了一種“擺動式”的跑法。由於短跑技術的改進,推動了短跑成績的迅速提高。

一八九四年,創造了第一個100米的世界紀錄,成績為11’2。以後經過七十四年時間,於一九六八年創造了9”9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的紀錄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賽專案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屆奧運會,當時成績為22”2。到一九六八年,經過六十八年,創造了19”83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一八九六年第一屆近代 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所創造的400米紀錄是54”2,經過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創造出43”86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

女子參加短跑比賽是從一九二八年第九屆奧運會開始的,當時100米紀錄是12”2。經過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創造了10”88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女子200米比賽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才開始,經過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績(電動計時)。由於短跑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促進了其他 田徑運動專案的發展。

標籤: 短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kp/5np6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