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下地籠有什麼講究嗎

下地籠有什麼講究嗎

如果是專業的捕魚者,一般一次投入水中大量的地籠,往往通宵看守,傍晚放入水中,次日清晨撈出。如果是業餘的愛好者,一次投入3,4個(有大小),用鐵釘把頭部的繩子扎進岸邊的淺水裡,最好是有草叢的地方。然後人就可以離開,過一天再來。

下地籠有什麼講究嗎

注意:如果是抓黃鱔,大概在1米以內下籠網就行了,太深的話反而效果不是很好。

下地籠的注意事項 下地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地籠中放入水瓶:首先在開始是,要先從地籠口處扔進一個水瓶。結束時,地籠的另一端也要放入一個水瓶。對於這個水瓶,要求時礦泉水瓶的材質,並且擰緊蓋子。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由於地籠在水中時間久了,導致內部魚因為缺氧死掉。

2、地籠一端高出水面:地籠分首尾兩端,可以選擇首端高出水面(尾端也行)。地籠選擇一端高出水面一點點,是要用來透氣的,高出的部分作為透氣孔使用。

3、地籠要拉直:首端固定好之後,一定要將地籠調整到平整的狀態,不可以有扭轉的情況。之後要用力拉直,直到鋪到另一端。這樣可以最大空間的利用地籠,且地籠內部的空間也得到充分展示。

4、觸控地籠下方:一邊下地籠,一邊用腳或者棍子觸控地籠的下方,保證地籠下方沒有類似石頭這樣的障礙物存在。這些東西有可能損害地籠又耽誤我們收穫。

5、橫跨兩岸:選擇一個岸邊開始,最好可以有點雜草。這樣的位置是魚喜歡出沒的地方。如果地籠足夠長,就直接拉直,橫跨兩岸放下。如果不夠長,就向對岸一直放,直到放完為止。

6、注意掩蓋:將飄起的部分用雜草蓋住。製造自然原狀的假象。這樣可以減少魚的防備心理,也可以防止地籠被偷。但一定要做好記號,保證自己可以找得到。

下地籠什麼溫度比較合適

水溫保持在18~24℃,魚會比較容易進籠。

在放置地籠的過程中,天氣影響的因素可以分為3個細節,第1個細節是晴天對地籠的影響,第2個是陰天對地籠的影響,最後1個是暴雨天氣對地籠的影響。

1、對於晴天

在池塘的使用要考慮水溫,晴天面臨的水溫普遍較高,這個時候要避開水溫高的地方,最好是陰涼的樹蔭下放置地籠。水溫高的地方是很少有水生物出現的,夜晚降溫的時候比較慢,當水生物游到水溫高的地方時,就會選擇別的區域。

所以說,放置在這片區域的地籠沒有太大的效果,可以將地籠放置在水溫適宜的地方。

2、對於陰天

其實陰天是最適合放置地籠的,這個時候出去放置地籠不僅輕鬆,而且還十分便捷,相對於夏天沒有蚊蟲的叮咬,也沒有炎熱的天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種天氣下放置地籠會增加收入,在第2天到來的時候,收穫一般都不會差,這主要與陰天的氣溫有關。

陰天對應的溫度是水生物最喜歡的,它們晚上出來活動的頻率也是最高的,所以說收穫也是最多的。

3、對於暴雨

暴雨天是最適合放置小型地籠的,如果喜歡放置大型的地籠,這個時候就要收一收了,全力放小型的地籠,然後重點面對黃鱔。暴雨天氣的黃鱔是最多的,如果遇到這個機會,就要好好把握了,而它的價格也是最貴的,超過龍蝦與泥鰍。

擴充套件資料:

1、下地籠有的講究:

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方式,如果是專業的下地籠的人或者是有專業捕魚技巧的人,一般情況下一次就會在池塘裡或者是小水溝小溪裡投入大量的地籠,往往都會經過整個夜晚,一般情況下都是會在傍晚放入水中,第二天清晨一大早就去把地籠撈出來。

但是如果是業餘的愛好者,一次試探性的投入幾個地籠,然後找非常隱蔽的位置最好是草叢或者是水草裡。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過來搜他的戰利品了。

2、下地籠多長時間

下地籠一般都會是傍晚四五點的時候,把地籠裡放上蚯蚓或者是別的什麼魚餌然後放上可以引誘小魚過來吃的東西,把他放在水裡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過來收這個戰利品,一般都會經歷七八個小時。

時間太少小魚或者是小蝦就比較少,如果放置的時間太長的話,小魚小蝦就會被悶死,所以一般七八個小時是特別合適的,只有七八個小時才是收穫的最佳。

標籤: 籠有 下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tw/jy/1jm1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