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维知科普网 >

学前教育

> 景陵是谁的墓

景陵是谁的墓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完工。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

景陵是谁的墓

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

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其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

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蒲城县五个陵墓分别是桥陵、景陵,光陵、太陵、惠陵各是谁的陵墓?

桥陵(唐睿宗李旦)、景陵(唐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光陵(唐穆宗李恒)、泰陵(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惠陵(李宪)。

1、桥陵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代皇帝,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

李旦曾两次登上皇帝宝座,但时间不长,无甚建树,因能洞察形式,选立有武功的三子李隆基为太子,并及时禅位,退居太上皇,防止了宫廷政变,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2、景陵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的合葬陵墓。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 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

宪宗李纯在位期间,以裴度、李降为相,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刘辟、李锜、吴元济等藩镇叛乱,朝政始有复兴之势。

但其晚年,宠信奸臣皇甫鎛、程异,荒于政事。他在后官里多内劈,至死没有立皇后。晚年迷信炼丹术,企图长生不老,求取“长生药”。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因服用金丹中毒,身体不适,病危之际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杀害,死年43岁,葬于景陵。

3,光陵

唐穆宗光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是唐穆宗的陵墓。

唐穆宗,李恒(795-824),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继李纯为唐代第十三位皇帝,820-824年在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懿安皇后郭氏生于长安大明宫之别殿。

初名李宥。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封为建安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不久,遥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六年十二月,惠昭太子李宁死后,于次年(811)十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恒。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李纯在寝殿暴卒。同年闰正月丙午(九年级日,820年2月20日)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和中尉梁守谦等拥李恒即帝位于太极殿,时年26岁。第二年改年号为“长庆”。群臣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

4、泰陵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5、惠陵

唐惠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宪的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中国古代对太子(未来皇帝)的册立有 “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李宪身为长子本当被立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

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并陪葬父亲睿宗的唐桥陵之旁,称墓为惠陵。老百姓则因他主动让位,感其诚而称他的墓为“让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景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光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泰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惠陵

明十三陵都有谁呢?

明十三陵指的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分别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明成祖的陵墓叫作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明仁宗的陵墓叫作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

明宣宗的陵墓叫作景陵,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

明英宗的陵墓叫作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明宪宗的陵墓叫作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

明孝宗的陵墓叫作泰陵,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武宗的陵墓叫作康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明世宗的陵墓叫作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穆宗的陵墓叫作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坖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明神宗的陵墓叫作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明光宗的陵墓叫作庆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明熹宗的陵墓叫作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明毅宗的陵墓叫作思陵,是明朝第十六位(末代)皇帝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

退出经营

十三陵特区承担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经营职能,在文物安全保护领域责任重大。2018年10月,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十三陵特区启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剥离旅游经营职能,组建世界遗产管理中心和文物安全管理中心,退出旅游商店和经营场所等,集中力量提升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水平。

十三陵是中国哪个朝代皇帝的墓葬群

明朝。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扩展资料:

十三陵简介:

1、长陵(明成祖)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2、献陵(明仁宗)

明献陵是中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3、景陵(明宣宗)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4、裕陵(明英宗)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5、茂陵(明宪宗)

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葬茂陵。

茂陵始建于1487年9月,同年12月玄宫建成,葬入宪宗皇帝和纪氏。1488年4月,陵寝建成,历时八个月。茂陵陵园的形制大体与裕陵相同,但规模略大。

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这一点与其他各陵不同。

6、泰陵(明孝宗)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泰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孝康张皇后的合葬陵寝。

7、康陵(明武宗)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

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

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8、永陵(明世宗)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

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仅次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在位时间48年。

由于朱厚熜在位时间长,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迄今保护较好。

永陵建筑独特、规模宏大,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永陵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

9、昭陵(明穆宗)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陵墓,在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历史上明昭陵屡遭破坏,1987年4月开始修复,1992年修复完毕,是目前明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10、定陵(明神宗)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11、庆陵(明光宗)

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12、德陵(明熹宗)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

始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宫建成,五年二月地面建筑完工,用时五年。占地约3.1万平方米。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13、思陵(明毅宗)

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

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

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标签: 景陵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zkpw.com/zh-sg/xq/56mr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