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维知科普网 >

教育

> 行伍出身是什么意思?

行伍出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行伍出身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行伍出身

成语发音:háng wǔ chū shēn

成语解释: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当兵出身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京里一班清流,架子大得不得了,行伍出身的老粗,能吃得消他们?”



行伍出身成语解释

行伍出身成语解释

【成语】:行伍出身

【拼音】:hángwǔchūshēn

【简拼】:xwcs

【解释】:行伍:旧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当兵出身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示例】:我是一个~的'人,常常感觉自己读书太少,学识不足。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八章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当兵出身

【顺接】:身不由主 身不由己 身不遇时 身临其境 身为粪土 身亡命殒 身价倍增 身价百倍

【顺接】:病魔缠身 薄技在身 才广妨身 持禄养身 大胆包身 单丁之身 胆大于身 胆大包身

【逆接】:按辔徐行 霸道横行 败德辱行 半路修行 苞苴公行 倍日并行 倍道兼行 倍道而行

【逆接】:行不从径 行不副言 行不及言 行不履危 行不由径 行不由路 行不知往 行不胜衣

什么叫行伍出身?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在他的名作《五蠹》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已经习惯于从士兵中提拔军官,行伍出身已经被各国军队广泛认可。替汉朝打天下的很多开国功臣比如周勃、灌婴、樊哙之类,都是行伍出身。西汉初期号为“飞将军”的名将李广,就是从一名弓箭手逐步升为将军的。他的堂兄弟李蔡和他一起入伍,一起升为将军,最后还从武官转为文官,位至丞相。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比如也号为“飞将”的名将吕布,以“骁武”投军,以后以“便弓马,膂力过人”著称,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曹操手下著名的勇将典韦,投军之初,是张邈手下的旗手。当时军队的战旗号“牙门旗”,一般要几个人才能掌握挥动,而典韦用一只手就能举起,由此出名。投入曹军后,先是以作战中多能斩敌首级,计功升为“司马”(小军官)。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激战,典韦自愿率领敢死队冒死突击,为曹操军队打开撤退的通道。因为这项战功,典韦被任命为都尉,指挥曹操的卫队,后来在张绣兵变中战死。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也是行伍出身,因“武力过人”应募当兵,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四易其主,吕布被杀后转入曹操帐下,被曹操重用。在207年出征乌桓的战役中,他主动请战,曹操把自己的指挥旗给他,他率军奋勇冲锋,一举战胜。209年,曹操军队刚遭受赤壁战役的沉重打击,孙权亲自率军进攻合肥,张辽以寡敌众,在逍遥津战役中带了800名敢死队突击孙权中军阵地,迫使孙权放弃进占合肥的战略意图。曹操另一个大将乐进,“容貌短小”,原来只是曹操军营中的小卒,因为招募军队有功才升为“假司马”,后来每次攻城作战,乐进都有“先登”战功。在关键性的官渡之战中,乐进杀死袁绍的大将淳于琼,升为大将。一起升大将的于禁,原来是黄巾军士兵,几经辗转,投到曹操帐下,从司马、校尉、都尉,靠战功逐步升迁。蜀汉阵营的名将赵云,原来只是个骑兵,投到刘备手下时,开始只是刘备随从骑兵的队长,当阳战役中刘备军队全线崩溃,赵云胸怀刘阿斗,保护刘备的甘夫人,安全突围,才得到“牙门将军”的称号。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后来才随诸葛亮增援入蜀,以战功升为大将。蜀汉的另一名将魏延,也是行伍出身,“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靠战功一直升为大将军。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将也有不少是行伍出身。如东晋名将刘牢之,以“骁猛”应募,为小军官,作战率所部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在决定南北对峙局面的淝水大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大将。北朝以部族军队为主,大多数将领是从部族头领转化而来,但也有一些是从士兵升迁而成的。比如北魏名将杨大眼,原来是个流浪儿,北魏孝文帝部署南征,要招募一批士兵,杨大眼前去应征,官员起先看不中,杨大眼就当场表演他的绝技:将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绑在自己发髻上,撒开腿飞奔,那根绳子居然飞荡在后面成一直线,骑马的人也追不上他。由此立即被收录为“军主”,成为一名小军官。以后屡立战功,“勇冠六军”。但有一次因为友军阵地崩溃,导致全军败退,被撤职,“徙营州为兵”。后来再次起用,长期镇守与南朝相对峙的边界,威镇江淮,以至于民间以“杨大眼来了”吓唬啼哭不止的小孩。当时人都认为他可比关羽、张飞。

隋唐之际乱世英雄起四方,而唐皇朝的一些开国功臣仍然是行伍出身的职业军官,比如最著名的勇将尉迟敬德和秦琼,都是从士兵升为大将的。尉迟敬德在隋朝末年从军,在隋朝官军镇压各地暴动民众的战争中积累战功,“以武勇称”。隋朝垮台后投入唐朝阵营,以战功成为开国大将。秦琼也是在隋朝末年从军,开始只是隋朝将领来护兑的一个亲兵,以后跟随隋朝名将张须陀镇压卢明月起义军,他和另一个勇士罗士信火烧敌军营地,接应大军,使隋军一举大胜。不过他在隋军最高也只得了个尉官。后来投入李密起义军,成为重要将领。转到唐皇朝阵营后,又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作战两百多次,自称受伤流血好几斛,最终才得以成为大将。

两宋时期朝廷推行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而号为名将的大多是行伍出身。北宋中期最著名的将领狄青,就是行伍出身的大将。年轻时以“善骑射”应募当兵,因为脸上有青色的被刺的军号,故称为“狄青”。他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以战功崭露头角,四年作战大小25仗,每次作战奋勇向前,八次负伤,升为指挥,因为得到主持西北战区的文官上司韩琦、范仲淹的赏识,才得以升迁为朝廷重臣。宋仁宗曾建议他将脸上当兵时的刺青除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因此臣愿留这块刺青,以劝军中。”南宋初期“三大将”:韩世忠、岳飞、张俊都是行伍出身。韩世忠,“早年鸷勇绝人”,能够驯服烈马,但“嗜酒尚气,不可绳检”。18岁应募投军,以能够“挽强驰射”而出名。

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有战功,但只升到“勇副尉”。北宋末年,随军转战南北,靠战功升为将领。南宋初期镇守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大将。岳飞,“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少年时就能拉300斤弓、8石弩,而且能左右射。1122年应募投军,以战功升为小军官。南宋建立后,他上书请求立即开始北伐,以“越职”而被罢官。这也就埋下了日得信任的伏笔。在以后平定江淮地区的战争中再立战功,得以成为方面军大将,长期镇守长江中游地区。张俊,少年时“好骑射,负才气”,在乡间为盗,16岁时投军为弓箭手。在北宋末年与西夏的战争中以战功升为将领。因为劝赵构自立为皇帝(即南宋高宗)而得到信任,南宋朝廷初建,张俊就被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地位在武将中为第一。后来极力支持秦桧与金朝议和,设计收其他两大将的兵权,并参与陷害反对议和的岳飞,不料自己的兵权也被撤消,被迫退休。

明清时期行伍出身的军官仍然占了绝大多数。明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少年时就混在一伙强盗里,后来转投朱元璋部下当兵。在朱元璋渡江攻取集庆(今南京)为根据地的战役中,他带头冲锋陷阵,立下大功,由此得到朱元璋赏识,不久就被任命为“统军大元帅”。在建立明朝统治的混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全军副统帅,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老战友徐达,封为开平王。他的小舅子蓝玉,也从士兵升到大将。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些名将也大多行伍出身。比如号为功臣第一的邱福就是行伍出身,以资格升到千户后,即跟随朱棣起兵,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被任命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但是后来在出征本雅失里时,在胪朐河战役中兵败被杀。另一个功臣薛禄,朱棣起兵时他还只是士兵,连名字也没有,因排行第六,被军中呼为“薛六”,后来因战功升为大将,才以音定名。他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号为宿将,粗通文墨而已。为满清入关当先锋的一些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来都是行伍出身的低级军官,因为明辽东主将毛文龙被冤杀,发动兵变,被明官军攻击后归降满清,反倒成了满清的开国功臣,后来得以封王。清朝平定三藩时绿营兵已起到主要作用,而绿营的一些名将也是行伍出身的。比如赵良栋,是在清兵入关后的第二年才应募当兵的,到三藩之乱时已升为总兵。他以自己训练的5000精兵平定了宁夏的叛军,又从四川转战到云南,首先攻入昆明城,被提升为云贵总督、挂兵部尚书衔,这已是武官的最高台阶了。但后来因与其他将领争功,被迫退休。据张仲礼《中国绅士》一书的统计,直到18世纪末,清朝军队中仍有76%的军官是行伍出身。

行伍出身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行伍是什么意思?行伍

[háng wǔ]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行伍出身|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问题二:当兵多少年才能算军人出身或者行伍出身啊?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出身。

只要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是军人,就算军人出身。

问题三:行武出身是什么意思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问题四:行武出身是什么意思行伍出身就是在军队当过兵或者军官的意思

军队讲究横成行,竖成伍

问题五:文学用词的方式 科班出身指专业对口,行伍出身指有从军的经历,那么做过 *** ,用什么出身比较恰当?烟花女子;风尘中人;如果要说出身,那就是“女闾”出身(管仲最早搞的妓院,就叫女闾)。

行武出身是什么意思

行伍

【拼音】háng wǔ 【释义】1、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行伍出身|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睢州志·名臣·袁可立传》:“平莲之功,登兵为独多焉。莅登后栽为楚行伍,号令严明。”神功武将,起自行伍,不知朝廷礼数。 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行伍之间,分功而作,家中所有财帛,尽散以给将士,将士在危苦之乡,易于感恩,拒秦必甚力。”杨家瑞--一个支队长,行伍出身,曾经作过红军的团级指挥员。沙汀《随军散记》十一2、排列的队伍。有司之陈笾豆,不误行伍。汉 王充《论衡·量知》诸字本无行伍,然往往偶对。《隋书·王劭传》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吩咐军将,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牵马而行,或扶车而过。一步两跌,备极艰难。七断八续,全无行伍。”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

行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行伍在古代的意思是泛指排列的队伍或军队。

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蹑足行伍之间,该词出自《睢州志名臣袁可立传》,军队是指被授权使用致命武力及武器来保护其国家人民的利益的常规武装力量。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在他的名作《五蠹》一文中已经明确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可见早在战国时代,已经习惯于从士兵中提拔军官,行伍出身已经被各国军队广泛认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

词语解释

行伍

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例:蹑足行伍之间。——《史记陈涉世家》结部曲,整行伍。——张衡《西京赋》行伍出身。

引证解释

1、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神功武将,起自行伍,不知朝廷礼数。”沙汀《随军散记》十一:“杨家瑞一个支队长,行伍出身,曾经作过红军的团级指挥员。”

⒉、排列的行列。

引:汉,王充《论衡量知》:“有司之陈籩豆,不误行伍。”《隋书王劭传》:“诸字本无行伍,然往往偶对。”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

标签: 行伍出身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zkpw.com/zh-sg/jy/wg0q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