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维知科普网 >

学前教育

> 庄周梦蝶比喻什么爱情

庄周梦蝶比喻什么爱情

庄周梦蝶比喻生死不离的爱情。庄周梦蝶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因在梦中的感受特别真实,以至于庄子醒来后一时之间分不清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庄周梦蝶的原意为消融彼此隔阂的天地造化,后因“梁山部与祝英台”的故事又赋予了蝴蝶爱情的寓意,所以其现在也被称为生死不离的爱情。

庄周梦蝶比喻什么爱情

庄子

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事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周梦蝶原意

庄周梦蝶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的寓意。

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庄周梦蝶比喻什么爱情?

庄周梦蝶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在夜里的时候,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庄周为此感到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周梦蝶比喻什么爱情?

庄周梦蝶比喻消融彼此隔阂、不分你我、无所谓世俗、物我合一的自由爱情。

爱情,未必只限于男女之爱。爱情中最让人心动的,是对方一举一动中对自己的珍惜,有些人珍视爱人超过珍视自己。

这实则就是感情层面上对“物我”的逾越。爱情,可以在某些时刻让两个人消融了“你我之分”。情到深处,家世、门第都不是问题,只要喜欢就好。这便是世俗社会中“物质条件”的无视。

庄周梦蝶典故: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周梦蝶”对爱情,有什么启发?

庄周梦蝶比喻消融彼此隔阂、不分你我、无所谓世俗、物我合一的自由爱情。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借着“梦蝶”这个故事,更多是在向世人表明“物我合一”、“主客体合一”的自由境界,而梦蝶里的“物化”,其实是一种“物我界限消解”的美好状态,也是庄子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

1、庄周梦蝶:从“物化”消融“物我界限”,上达主客合一

庄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相较于老子,庄子的学说趋于引导人们对内消解“人与人”、“物与我”之间的隔阂,从精神层面消解区别于他人、独立于他人、想要强于他人、因与他人对比而存在的“我”。

就颜小二研读《庄子》的心得来看,在庄子看来,这个世界所有的矛盾,大多源于人过度而非自然的“自我意识”。

如何理解庄子批判的那种非自然的“自我意识”?人以“我”自称,以此区别于他人,继而有了“物我”、“人我”之分,于此就有了“利己”、“为我”之欲。因为这种“欲”都是指向人们自己的,于此“为己”的人多了,矛盾就多了,成见就多了,欲望就多了,继而纷争也多了。

庄子一生都在战乱年代沉浮,看到太多人世纷争,于此,他选择寻求心灵的解脱,从形而上的层面理性、客观看待生命,继而得出了“齐物我”、“齐生死”的感悟。而庄周梦蝶,实则就是庄子对“物我合一”之“物化”状态的一种“浪漫”描绘。

在《庄子》一书中,记录着庄子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惬意、愉快地随意飞舞着,梦中,他已然忘记自己是庄周。忽然庄子醒了,慌乱间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庄周。这时,庄子感慨“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也就是说,庄子不知道到底是蝴蝶在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庄子,还是庄子在做梦,梦中变成了蝴蝶。

而后,庄子点出,庄周与蝴蝶是两个独立个体,但是“庄周梦蝶”一事中,对于到底是蝴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蝴蝶,已经完全分不清,于此,庄周与蝴蝶的“主客界限”因为梦而模糊了,这大抵便是“物”、“我”的交合变化。

于此,从庄周梦蝶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细细体会庄周所点出的那个消融“物我界限”,上达主客合一的“物化”境界。

2、庄周对人生的“求爱”

“庄周梦蝶”内含的哲理可以被我们运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爱情,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情,未必只限于男女之爱,在颜小二看来,“庄周梦蝶”更像是庄子对自然生命的“求爱”。

我们知道,爱情中最让人心动的,是对方一举一动中对自己的珍惜,有些人珍视爱人超过珍视自己。这实则就是感情层面上对“物我”的逾越。爱情,可以在某些时刻让两个人消融了“你我之分”。情到深处,家世、门第都不是问题,只要喜欢就好。这便是世俗社会中“物质条件”的无视。

也就是说,爱情,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融相爱的两个人间的“物质隔阂”,这一点虽然比不上“庄周梦蝶”的深刻,但是也有相似之处。

人类社会中的“利弊权衡”,是带有“利己”的潜意识的。“趋利避害”之下,什么是利,什么是害,皆以世俗的“好恶”标准来定。比如,某种程度上说,“嫌贫爱富”就是世俗好恶发展的“成果”之一。

人在选择配偶时,有明确的物质条件,这于“庄周梦蝶”中展现出的世界观来说,是可悲的,是被“物”所限制、所役使的。

“庄周梦蝶”的世界观里消解了“物”与“我”的隔阂与界限,于此没有被“物”役使的“我”存在。有的自由自在于天地间,翩翩起舞的“蝴蝶”。

3、“庄周梦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

或许是受到“庄周梦蝶”中精妙人生境界的启发,我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就有一两分以“物化”的觉解,继而跨越世俗门第之阻碍的意味。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在书院相识相爱,是真心在一起的恋人。但是生而为人,他们偏偏受世俗门第、礼节等原因限制,虽然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最后,梁山伯害了相思病去世,祝英台在嫁与他人时要求经过梁山伯的墓,继而二人在墓前变成蝴蝶,翩翩起舞而又生死相随。

某种程度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确实与“庄周梦蝶”中的“物化”有几分相似。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当庄周彻悟,抛却了“物我”,与天地同一的时候,便成了梦中的蝴蝶,逍遥、纯粹、自在。

而世俗之中,梁山伯是梁山伯,祝英台是祝英台,门第与礼节间的距离是隔在两个人中间的“物质”大山。

二人付出世人功利评价下认为不值得的代价,跨越了世俗中的功名利禄,最终走到一起,变成蝴蝶生死相伴,这种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实则是梁祝爱情逾越“物质隔阂”的生动演绎,内涵与“庄周梦蝶”典故相似的“物化”哲理。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4、启发:求于利者亦困于利

庄子的“庄周梦蝶”是特殊时代下非常经典的理论,对今人来说,亦有很大的启发。当然,颜小二不提倡各位过度理解“庄周梦蝶”的内涵,也不建议各位“看破红尘”。

毕竟红尘之美,你我需慢慢品味,这亦是我们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毋需刻意排斥。而我们要警惕的,是我们生于名利之中,又被名利激发的“欲”。

其实庄子“齐物我”中所摒弃的,说得更加简单一些,主要还是在克服人的一个“利己排他”的欲。这种“欲”,万物都有,但是人却是最难抑制其“体量超重”的存在。

当我们陷于名利之争的时候,不妨可以重新体悟一下“庄周梦蝶”的自由,获得再看一遍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故事,继而去体会、去发现,许多时候真真让自己“苦”的,不是求而不得的外在阻碍,还是徒增烦恼的“过度之欲”。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zkpw.com/zh-my/xq/1jm9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