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蓋儒者所爭是什麼意思

蓋儒者所爭是什麼意思

蓋儒者所爭是什麼意思

蓋儒者所爭”的意思:

有學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蓋:<助>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

蓋儒者所爭”的出處:

北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原文選段: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譯文:

有學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於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係已經明確了,那麼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現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製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

《答司馬諫議書》的創作背景: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責難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則寫了《答司馬諫議書》回覆,後來兩人完全絕裂,司馬光跟皇帝辭職,隱居洛陽專心撰寫《資治通鑑》。

《答司馬諫議書》的主旨賞析

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從而説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這篇短信筆力精鋭,文字富有説服力,語氣委婉而嚴正,既不傷害私人的友誼,也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作者的修辭和邏輯推理是根據對具體的人、具體的場合,運用了反駁、引導、對比、證明、啟發、類推等方法,由近及遠、由遠及近、層層逼進進行的,它是駁念性政論文的典範之作。

標籤: 所爭 儒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xq/06jq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