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最早把“體育”介紹到中國的是誰?

最早把“體育”介紹到中國的是誰?

最早把“體育”介紹到中國的是誰?的答案是:康有為

最早把“體育”介紹到中國的是誰?

最早把“體育”一詞介紹到中國來的人是。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長興裏萬木草堂講學時,已經做過關於德、智、體三育並重的嘗試。這在梁啟超《康有為傳》中有具體的描述:其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體育亦特重焉。在康有為的《大同書》中,這種體育觀念也已經表現得非常清晰。他曾説:要成為新時代的人才,就必須接受新時代的教育。而新時代教育的特點就是通過“德教、智教、體教”,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所以他説:體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之物。他的具體設計就是:不管國小、中學,還是大學院,除德育智育外,都要“注意衞生體育的設備及環境佈置。”使國小生“以動盪其氣血,發揚其身體”;中學和大學生,則是“重視體操,以行氣血而強筋骨”。

(physical education,縮寫PE或P.E.),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一種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髮育、技能形成和機能提高等規律,達到促進全面發育、提高身體素質與全面教育水平、增強體質與提高運動能力、改善生活方式與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隨着國際交往的擴大,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項重要標誌,也成為國家間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體育一詞雖然被譯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體育一詞卻不是譯自於英文,而是來自於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體育”一詞。不過,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詞的翻譯上並不是一步到位譯作“體育”的,而是經歷了從譯作“身體(之)教育”、“體教”、“身教”到譯作“體育”的日文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的。

速度力量型:速滑、短跑、投擲、舉重

耐力型:競走、游泳、滑冰、長跑

表現難美型:體操、花樣游泳、冰上芭蕾

技能準確型:射擊、射箭

隔網對抗型:乒乓球、排球、網球

同場對抗型:籃球、足球、橄欖球、冰球、曲棍球

格鬥對抗型:擊劍、柔道、摔跤、拳擊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是詩歌創作,其詩歌想象奇特,辭采瑰麗,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代表詩篇《出都留別諸公》5首,對國家危亡的命運,表現得十分關切,意氣豪邁。其政論文打破傳統古文程式,汪洋恣肆,駢散不拘,梁啟超"新文體"的先路。主要著作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南海先生詩集》等。

標籤: 體育 最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sh/x4gd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