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

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

艾薩克·牛頓。

傳説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突然被一個蘋果掉下來砸到頭上,由此誘發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是解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定律內容為任意兩個質點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的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無關。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裏,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裏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説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瞭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併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

任何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r表示它們間的距離,則物體間相互吸引力為F=(Gm1m2)/r²,G稱為萬有引力常數也可簡稱為引力常數。

在人類航天事業興起之前,萬有引力早已被應用於宇宙天體的研究。重力雖然早被發現,但是重力的研究進入宇宙這個領域,是航天科學帶領的。從地面出發進行的宇宙航行的路上,物體受的重力要發生巨大變化。到達目標天體或人造天體後,物體受的重力也會與地球上有很大區別。

17世紀早期,人們已經能夠區分很多力,比如摩擦力、重力、空氣阻力、電力和人力等。牛頓首次將其中一些看似不同的力準確地歸結到萬有引力概念裏:蘋果落地,人有體重,月亮圍繞地球轉,所有這些現象都是由相同原因引起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簡單易懂,涵蓋面廣。

萬有引力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的規律和天體運動的規律統一了起來,對以後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規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牛頓的萬有引力概念是所有科學中最實用的概念之一。牛頓認為萬有引力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特徵,這成為大部分物理科學的理論基石。

標籤: 萬有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q2wp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