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泥鰍為什麼不能放生

泥鰍為什麼不能放生

生態環境不適宜;破壞當地生態平衡。

1、放生的動物不適應放生地的生態環境,無法存活。

2、放生的動物存活下來,成為當地生態的入侵者,破壞當地生態平衡。

泥鰍為底棲魚類,棲息於河流、湖泊、溝渠水田、池沼等各種淺水多淤泥環境水域的底層。晝伏夜出,適應性強,可生活在腐殖質豐富的環境內。

水中缺氧時,能跳躍到水面吞入空氣進行腸呼吸。在水池乾涸時,潛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濕潤,便不致死亡。泥鰍廣泛分佈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

泥鰍喜歡生活在淤泥比較厚的靜水中,經常棲息在稻田,池塘,江河等地方,由於泥鰍是生活在光線較弱的淤泥裏面,它的視力是退化了了的,找尋食物不用眼睛,而是用觸鬚。

泥鰍是可以在溶氧比較少的水或者是淤泥中生存,它不僅是用腮呼吸,它還能用皮膚和腸直接從空氣裏面吸收氧氣。當水中的温度過高,氣壓又比較低的時候,它就會跳出水面來進行呼吸。

最適合泥鰍生存的水温為20到30攝氏度,水温過高或者是過低,或者是乾旱水淺的時候,泥鰍就會潛入到泥層裏面。

要是遇到了缺氧,染病和氣候惡劣等因素,它們幾乎是在水的中上層活動,冬季池水乾涸了,就會轉入到軟泥裏面,靠少量的水來保持皮膚的滋潤,這時候呼吸用的是腸。

泥鰍為什麼不能放生

體長形,呈圓柱狀,尾柄側扁而薄。頭小。吻尖。口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吻須1對,上頜須2對,下頜須2對)。眼小,側上位,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鰓孔小,鰓裂止於胸鰭基部。鱗甚細小,深陷皮內。側線完全。側線鱗多於150。鰾很小,包於硬的骨質囊內。

背鰭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7。胸鰭距腹鰭較遠,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10。腹鰭不達臀鰭,具不分枝鰭條1,分枝鰭條5-6。臀鰭具不分枝鰭條2,分枝鰭條5。尾鰭圓形。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體長5釐米以下的鰍苗主要攝食動物性餌料,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體長在5-8釐米時,除了攝食小型甲殼動物、昆蟲幼蟲、水蚯蚓外,還攝食高等水生植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等,以後逐漸變為雜食性魚類,幾乎無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動植物及有機碎屑,都是泥鰍的天然餌料。泥鰍對動物性餌料最為貪食,特別愛吃魚卵。親鰍產完卵後,如果不及時取走,往往會把自己產的卵吃掉。泥鰍覓食主要是靠口須來完成,它的5對觸鬚既是“探測器”幫助尋找食物,又是“過濾器”幫助分揀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棄掉,邊吃食、邊尋找、邊移動。

標籤: 放生 泥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kp02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