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塞翁失馬的出處

塞翁失馬的出處

淮南子·人間訓。成語解釋:邊塞一老人丟失一匹馬;後此馬歸來;並帶回一匹駿馬。

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但從長遠看;也許會得到好處。

塞翁失馬的出處

成語出處:出自:《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哲學著作。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羣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

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説:“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好笑。

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説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説:“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説:“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説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

鄰居聽説,紛紛來慰問。《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的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從寓言本身包含的思想傾向來看,存在與主流思想不和諧的因素:“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胡人大舉入侵,國難當頭,青壯年都拿起武器去打仗了,而且有那麼多的人在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足見戰爭之慘烈。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善術者”父子沒有盡匹夫之責,倒是“以跛之故”保全了性命。

問題不在於“父子”是否上戰場,畢竟年老和腿瘸的客觀現實給了他們沒上戰場的理由。問題的關鍵是作者把“父子”因為沒有上戰場而保全了性命當做了莫大的“福”分,併為之而慶幸。這與培養愛國主義感情、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要求很不一致。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善術者”因為腿被摔瘸了而沒有為國盡力,理當感到遺憾甚至慚愧,特別是在有那麼多戰死者的情況下,作為苟活者,應該感到內疚甚至恥辱才是。但“父子”沒有,他們只是慶幸,慶幸“墮而折其髀”的災禍,慶幸逃脱了去戰場捐軀”,慶幸繼續活下去的福氣。

這裏沒辦法去討論戰爭的正義與否,畢竟只是一則寓言,是為了詮釋一個道理而演繹的故事。如果單從禍福相互轉化的關係去看,對這則寓言不能有什麼非議。但既然選入了中國的學生教材,就應該特別在乎是否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

“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

“塞翁失馬”這個典故出自哪裏?

塞翁失馬出自《東軒筆錄》,《東軒筆錄》是由北宋作者魏泰撰寫的一本古代中國文言軼事小説。關於塞翁失馬的典故相信許多人都學習過,這是講述一名住在塞外的老人丟失一匹馬,然後這丟失的馬又帶了另一匹好馬回來。

因此也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至理名言。

告誡人們得失心不要太重,要抱着美好的期許去看待自己失去的一些東西,其中藴含着所失即所得這一大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需要這樣樂觀豁達的心態去面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得失。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小説家,他們撰寫的一些故事非常精彩,古代我國使用文言文,現在白話文時代,我國相關出版社也會將古代文言文進行翻譯,從而將這些新奇有趣的故事展現在大家面前。我國這多年來的文學創作現如今單不能一五一十的翻譯完成,但是有許多著名篇章已經被翻譯成白話文供大家瀏覽。

像是聊齋志異、四大名著等,現如今只要是會識字的小朋友都能夠去書店購買相關產品進行閲讀。我國古代民間軼事有非常多,比如説花木蘭替父從軍、趙高指鹿為馬等一系列典故不勝枚舉。其實聊齋志異、四大名著等作品也是源自於普羅大眾以及聯繫當時時代背景所寫之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次在瀏閲這種典故的時候,往往能夠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及當時時代背景下發生的一些曲折離奇。優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是因為它使用了文字作為載體,將廣大人民羣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以及一些充滿內涵的思想理念進行輸出,引起人民羣眾廣泛認同或是共鳴,豐富人民羣眾精神世界。

《塞翁失馬》出自???

塞翁失馬是一個成語,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塞翁失馬出自哪

塞翁失馬出自哪本書寫回答有獎勵塞翁失馬出自哪本書寫回答有獎勵 共3個回答門昆卉水懷 遊戲玩家 2020-04-01 遊戲我都懂點兒,問我就對了關注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而《淮南子·人間訓》中的這個故事,也被人們稱作“塞翁失馬”,被許多中國小課本錄用。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又名《淮南鴻烈》,是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原分為內中外篇,現僅存內篇21篇。書中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五行等家的思想,一般認為它是雜家著作。

書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學史料和神話寓言故事,也記載了不少了秦漢間的軼事,內容比較豐富。

塞翁失馬故事的出處?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故事説,邊塞上有個老頭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卻説,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那匹丟失的馬回來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來説明事物一分為二的道理,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標籤: 塞翁失馬 出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4gl5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