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牆頭馬上作者是誰

牆頭馬上作者是誰

白樸。

該劇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結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他們不顧家長的壓迫,堅持不屈,表現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堅強意志和對愛情的忠貞。裴少俊進士及第後,他的父親就改變了對他們的態度,這就揭露了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表者的虛偽和勢利。

白樸(1226年-約1306年),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生於公元1226年,卒於公元1306年。白樸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和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簡稱《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簡稱《東牆記》)、《天淨沙·秋》等。

牆頭馬上作者是誰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他卻並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泄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樸遊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華,卻被一掃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蕭條冷落,他不禁無限傷感地歎息道:“纂罷不知人換世,兵餘獨見川流血,歎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至於金陵懷古,杭城“臨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諸作,”處處抒發遺民的心情,“傷時紀亂,盡見於字裏行間。”其感物傷情從筆下款款道出。

白樸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儘管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而悲慼,但他更多地是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傷懷。一部《天籟集》,可以説處處傾訴着他對愴涼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詞曲表達他的意志情懷外,還寫下了不少雜劇,為元代雜劇的繁榮貢獻了自己的才華。

白樸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對他起過相當重要的影響,這就是元好問。1233年南京被攻陷後,一片喊殺聲中元好問抱着被他視為“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的神童白樸逃出京城,自此,白樸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他身邊。白樸自幼聰穎好學,這時又有大學問家元好問的悉心指導,因此他的學業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十幾歲就已才華出眾,聲名遠揚。但是生逢亂世,又加幼年倉皇失母的離散之痛不絕於胸,因此他無意於建功立業,拒絕了朋友的極力舉薦,只是以縱情詩酒、遊樂山水為己事。這條人生道路的選擇,使世間少了一位謹小慎微的官宦,卻誕生了一位流芳到今的文學大家。白樸曾到各地漫遊,兩次到過大都(今北京),還遊歷了順天(今保定一帶)、壽春(今安徽壽縣)、懷州(今河南沁陽)等地。與許多才子名流優遊於詩酒之間,這些人多為當時有名的雜劇或散曲作家,而白樸的創作也就是在這時開始的。

標籤: 牆頭馬上 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06dj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