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望闕台表達的意義

望闕台表達的意義

《望闕台》概括了詩人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戰鬥生活,暗喻抗倭鬥爭的艱難困苦。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所寫的。

望闕台表達的意義

因有感於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彈劾罷官,來形容自己像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遠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鬥爭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達了對祖國的赤誠,自己有一片抗倭報國的一腔熱血,也藴含了對朝廷的忠貞。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自己的丹心熱血。

忘闕台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望闕台”在福建省福清縣,是戚繼光自己命名的一個高台

原詩為: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明.戚繼光)

【註釋】[1]十年驅馳海色寒:在海上奔波戰鬥了十年。海色寒:海L的景色使人感到清寒冷落,含孤立無援的意思。(2)宸(chen晨)鑾坐帝的住處,望侲鑾,意思是眺望宸鑾,希望朝廷給以支持。[3]“繁霜盡是心頭血”二句:説保衞國家而付出的心血,如濃霜灑劍千山萬嶺上,把秋葉都染紅了。

意思是自己和將士們保衞祖國的一片心血,象灑向千峯的濃霜一般,把峯上的秋葉都染紅了。

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知道詩人的生平,要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戚繼光(1528—1587年),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傑出的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其父戚景通是一位廉潔奉公、忠貞愛國的將領,對戚繼光有良好的教育和影響。戚繼光十七歲襲父職任登州衞指揮僉事,後調浙江,任參將,抗擊倭寇(日本內戰時期失去武職的南朝武士成為無業浪人,與奸商勾結在一起,到中國沿海劫掠,明朝稱他們為倭寇,對我國沿海各省危害極大)。他見舊軍素質不良,到義烏(在浙江中部)招募農民、礦工,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戚家軍,痛剿倭寇,取得輝煌戰績。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為援助福建的抗倭鬥爭,他冒着風險,上書朝廷,請求授予統一指揮浙、閩軍隊的權力,朝廷批准後,他升任總兵官,調動水陸大軍,平定了福建沿海的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和抗倭名將俞大猷並肩戰鬥,剿平廣東倭寇,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後被張居正調到北方,鎮守薊州十六年,張死後,被排擠而去。戚繼光在軍事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貝。有詩二百餘首,收入《止止堂集》,記述了抗倭鬥爭的實況,抒發了愛國主義激情,文字俊美,風格遒勁,真切感人。《明史》第二一二卷有傳。

【背景】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將出生入死,轉戰東南沿海;而那些勾結倭寇的民族敗類,卻不惜花鉅款行賄朝官,誣告抗倭將領。昏庸的皇帝常聽信讒言,致使俞大猷戴着死罪堅持抗倭,戚繼光則屢受責罰。《望闕台》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寫成的生動感人的詩篇。

詩人以形象化的手法,抒寫了保國安民的丹心,對朝廷的昏聵、支持抗倭不力,也微露抱怨之情。

繁霜盡是心頭血比喻什麼

繁霜盡是心頭血出自戚繼光的《望闕台》,可以用來譬喻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該詩概括了詩人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戰鬥生活,暗寓抗倭鬥爭的艱難困苦。既表達了對祖國的赤誠,自己有一片抗倭報國的一腔熱血,也藴含了對朝廷的忠貞。

原文與譯文

原文

望闕台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

譯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裏,遙望着京城宮闕。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萬嶺上的濃霜,灑向羣峯,染紅所有秋葉。

名句鑑賞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這一聯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闕台,赫然發現:千峯萬壑,秋葉流丹。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滿懷,鼓盪起想像的風帆。這兩句詩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的愛國將領忠君愛國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爭中,作者所以能在艱苦條件下,不停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正是出於愛國和忠君的赤誠。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葉向皇帝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雖然,王朝對自己海上抗戰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責難。但自己保家衞國的一腔熱血雖凝如繁霜,也要把這峯上的秋葉染紅。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對國家、民族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馳海御故。由於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儘管是失意之作,也使這首詩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説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衞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jy/2wjp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