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丙吉問牛是什麼意思?

丙吉問牛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丙吉問牛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丙吉問牛

成語發音:bǐng jí wèn niú

成語解釋: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成語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成語繁體:丙吉問牛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官員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明·蕭良有《龍文鞭影》第四卷:“孫陽識馬,丙吉問牛。”



文言文《丙吉問牛》的翻譯是什麼?

(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鬥毆,路邊躺着死傷的人。然而,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納悶兒。

過一會兒,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伕停車詢問緣由。

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

丙吉回答説:"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頭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麼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漢朝還屬於農業社會,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問牛而不問人,説明他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原文

吉又嚐出,逢清道羣鬥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裏矣?"

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出自:《漢書·丙吉傳》

丙吉,字少卿。魯國(今屬山東)人 。西漢名臣。

丙吉少時研習律令,初任魯國獄史,累遷廷尉監。漢武帝末奉詔治巫蠱郡邸獄,期間保護皇曾孫劉詢(漢宣帝)。後任大將軍霍光長史,建議迎立漢宣帝,旋封關內侯。地節三年(前67年),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後,口不言保護之功,朝臣及宣帝都不知情。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得知實情後,封丙吉為博陽侯。神爵三年(前59年)任丞相。政尚寬大。掾史不稱職,輒給長假以去。

五鳳三年(前55年),丙吉去世,諡號"定"。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擴展

恰巧相似,開國總理周恩來也有一個問鹽的逸事。

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來突然要負責保管他們家現金和存款的工作人員楊金銘仔細彙報他家近兩個月的收支情況。在此之前,一般只是每到月底,才由工作人員向鄧穎超報一次帳即可。

楊金銘拿着記賬的筆記本念道:"3月1日,買大葱5分錢,廚房用3月2日,買鹽1斤,1毛5分錢,廚房用。"

"停",周恩來一聲叫停後,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楊金銘説,"你們買鹽多花了我一分錢。"

楊金銘一陣緊張,連忙放下筆記本,很快找出了買鹽的那張原始收據,上邊清楚地寫着:"大鹽一斤,壹角伍分。"

周恩來查看了買鹽的那張發票後,示意他們退下,然後向北京市有關部門打了電話,詢問民用食鹽為何要漲價。

原來,北京市衞生局為了預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給食用鹽加碘,才促使食用鹽價格提高。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後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來在外出時對楊金銘和衞士高振普説:"我不是在意多開支的那分把錢,而是因為食鹽是千家萬户都要使用的消費品,不能隨意漲價。

丙吉問牛文言文翻譯

漢書 丙吉問牛

【原文】

吉①又嚐出,逢清道②羣鬥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吏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裏矣?”掾吏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③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漢書·丙吉傳》

【註釋】

①吉:即丙吉,武帝時人。曾救助宣帝,宣帝時為丞相,寬厚謙退,有政聲。

②清道:皇帝出門時先令道路清淨。

③三公:指軍事、政務和監察三方面的最高長官。此處指丞相。

【譯文】

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羣鬥毆,死傷滿路,丙吉卻不聞不問,屬官十分奇怪。丙吉繼續前行,碰到有人追趕一頭牛,牛氣喘吁吁熱得吐出了舌頭。丙吉停下車,叫騎馬的小吏去問:“追趕這牛跑了幾里路?”屬官説丞相應當過問的事不過問,不該管的卻管了,有人以此譏笑丙吉,丙吉説:“百姓鬥毆殺傷,是長安令、京兆尹職務範圍內所要禁止、防備並追捕的,每年年終由丞相考察他們的業績,上報皇帝再行賞罰罷了。宰相不必親自辦理小事情,不應當過問路上鬥毆的情形。但現在還是早春,不很熱,恐怕這牛沒跑多遠便因太熱而喘息,這表示天時節氣不對,怕對農事有妨害。丞相職務是總攬全局調和陰陽,這事是我職務範圍內的事,所以過問。”屬官才心服口服,認為丙吉識大體顧全局。

丙吉問牛的典故

典源出處 《漢書·丙吉傳》:“吉又嚐出,逢清道羣鬥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裏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釋義用法 漢代丙吉為丞相,外出遇相鬥死傷者不問,而見牛熱氣喘反查問,認為這有關節氣,是丞相應當過問的,而鬥殺自有專職官員去管。後以此典表現官員關心百姓疾苦也用以借稱丞相等顯官。

用典形式

【問牛喘】 明 ·李東陽:“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車問牛喘。”

【問喘牛】 宋·梅堯臣:“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其間最達 者,今已問喘牛。”

【丙吉問牛】 唐·邵謁:“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喘牛必問】 明·徐渭:“吠犬從今無一處,喘牛必問有諸賢。”

【相車問牛喘】 宋·宋祁:“相車問罷同牛喘,大廈成時與燕來。”

丙吉問牛的典故?

丙吉看到牛喘便詢問,但是兵刑錢穀的問題卻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有各自的能力和職責,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

丙吉外出,遇到清道的人發生羣斗的事,死傷的人橫陳路上,丙吉經過這裏卻不聞不問,掾史特別覺得奇怪。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趕牛,牛氣喘急,吐出舌頭。丙吉停下車子,讓隨員騎馬過去問:“追牛走了幾裏了?”掾史更覺得丞相不問羣鬥而問追牛的事,太不恰當了,有的因此譏刺丙吉,丙吉説:“老百姓爭鬥,相互殺傷,這是長安令、京兆尹職責應當禁止、防備和追捕的事,(我的職責是)年終奏請實行賞罰罷了。宰相不親自處理小事,不應當在路上過問(打架鬥毆之類的事)。正當春天還不應當很熱,害怕牛行走不遠卻因暑熱而喘息,這意味着氣候不合節令,擔心將會傷害全國百姓,因此而問這事。”(聽了這番話),掾史才心悦誠服,認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

丙吉:漢朝人,做過宰相。

“問牛喘”典故:丙吉為相,出郊,遇途人有毆死者,不問。遇有逐牛而喘者,問曰:牛行幾裏矣。或曰前後失問。吉曰:方今少陽用事,猶未太熱,牛喘出舌,恐陰陽失序。三公調理陰陽,職當憂,故問之。毆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當問也。

譯文如下:

丙吉看到牛喘便詢問,但是兵刑錢穀的問題卻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有各自的能力和職責,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

丙吉問牛猜生肖

牛,

“丙吉問牛”是個典故,講的是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見一羣人在鬥毆,他沒有去制止,而看到一頭牛在吃力地拉車。他卻停下叫人去詢問,下屬説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釋説牛影響農事,直接影響國計民生。

標籤: 丙吉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jy/26m5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