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博物館觀後感

博物館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了上海博物館。下了車,博物館前的八尊氣勢磅礴的漢白玉塑像立即映入我的眼簾。館內分為四層,每層各有特色,第一層為青色,今日為青色,我與爸爸媽媽一同前往上海博物館。下了車,博物館前的八尊氣勢磅礴的漢白玉塑像立即映入我的眼簾。館內分為四層,每層各有特色,其中一層為青銅館,二層為陶藝館,三層為畫廊,四層為貨幣館。

博物館觀後感

隨著整齊的隊伍,我們走進博物館大廳,首先來到青銅館。其中青銅器皿琳琅滿目,大克鼎、犧尊、黃鼎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公元前10世紀末大克鼎是鑄造大克鼎的,數千年前先民就能造出如此奇特、圖案精美的青銅器,真是令人驚歎!

看完青銅器館,我們就到了陶藝館。我找到兩件非常不同的瓷器。其中一隻叫汝窯盤,為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十分堅硬,至今已有一點磨損痕跡,完好如初。這一定是古代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的心血吧。與此相反,大汶口文化黑陶雕高柄杯薄而易碎,杯壁只有一毫米厚,因此被稱為“蛋殼陶”。看到這些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白瓷上繪有青龍,這些龍身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像是在找誰;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像是在搏鬥;有的拼命地飛向天空,彷彿要去摘太陽;看着這些生氣勃勃的龍,我不由得感歎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

轉眼間一天過去了,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這次參觀是很有意義的,回首往事,回首往事,深深地感覺到,中國古代文物並非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徵。青銅、瓷器、雕塑、書畫,沉澱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説着歷史的滄桑。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讓我自豪!




博物館觀後感

上週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以下是“博物館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篇一: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今日,風和日麗,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博物館,簡稱博物館遊。因為是學校第一次組織參觀,所以我異常興奮。天還沒亮,我就在牀上翻來覆去,媽媽只好讓我早做準備。終於熬到了起牀時間,爸爸開車送我到學校的大巴,坐上車,沒過多久,就到了位於天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衝了進去。

北京自然博物館又動物世界、昆蟲世界和恐龍公園等展區;動物世界又獅子、狒狒等標本。昆蟲世界中的標本可真不少,像蝗蟲、甲蟲和蜜蜂等;而恐龍公園內,一隻只恐龍正在“大開殺戒”,有的張着嘴四處亂竄,有的在自相殘殺,霸王龍是它們中的一隻,它在恐龍羣中橫衝直撞,嚇得其它恐龍四散奔逃,迅猛龍也是其中的一隻,它是個“長腿將軍”,只要聽見一點兒咆哮聲,就立刻逃的無影無蹤。

接下來是看3D電影,雖然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影片內容及其無聊,一羣螞蟻成羣結隊的搬一隻死蒼蠅。電影結束後,我們上了車,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談論着所見所聞,哎,又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分四層,八個展廳:化石展廳,礦物展廳等。化石展廳內,陳列着翼龍、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礦物展廳裏有晶瑩的水晶、形狀各異的方解石……,它們都是珍稀的礦物,寶石館內有貓眼、鑽石、祖母綠等珍貴的的石頭。

還沒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車上,許多同學都在閉目養神,而我仍然沉浸在遊覽的回憶中,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

篇二: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今天,風和日麗,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博物館,裏面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組織參觀,當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異常的興奮。我們和老師一起走出校門,就租了一輛車,開往博物館。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衝了進去,這裏的風景是如此美麗,一片綠色了“海洋”出現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間廣闊的湖,我們在四周轉了轉,一起拍了幾張照片留念。那裏的樹木多,竹子更多,並且空氣也非常清新。當我知道博物館裏有一位鳳凰名人作品時,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進入這個博物館之後,有五彩繽紛的畫、書法、雕塑,還有一前留下來的東西,都很有價值,有意義。

我進去看見的第一樣東西是衣服大型的圖畫,他的長大約4米,寬至少也有2米,裏面的東西都印在我腦海裏,裏面畫有幾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見那幅畫就感覺身臨奇境,裏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湧,這幅畫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畫了。

博物館裏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顆古樹,樹上刻有“誰説我憨睡至今,吮吸歷史的乳汁,一萬五千年,是另一種生存方式,愛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樹幹,但是要3個大人才能環抱它,它的裏部早已是空蕩蕩的了,這顆樹有着那麼悠久的歷史,它的皮比鐵還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萬多年,也許這樣就是另一種生存方式,它幾千年不死。死了幾千年不爛。它就像英雄,這麼多年都在保衞自己的祖國。這位英雄有那麼悠久的歷史,它也有個響亮的名字—英雄樹—。

很久很久以前,是龍的世界,當我看到龍的化石,也就會想到無數的問題。至今也都還不知道這是什麼龍。

我們又繼續參觀,看着它的外表畫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顆大樹,它是許多大樹的樹枝和大樹上千千萬萬的小樹枝而組成的,樹的顏色有點怪,是五顏六色的,這樣更引人注目。這種顏色看起來像是一顆有魔法的樹,更像魔法師。以它的生機勃勃養育了成千上萬的鳥。我便聯想到鳥巢,這幅畫代表了中國團結、堅持、努力,慢慢走向繁榮富強。這是《中國=MC2》

我們都還沒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時間,我們戀戀不捨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還沉侵在博物館的回憶之中。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艱辛的路程,需要堅持,不放棄,努力在努力,成功才會向你招手。總説陽光總在風雨後。而我們不是等到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風雨中漫步。

篇三: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坐校車去博物館參觀。

到了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牆那麼大的木版畫,畫上有兩隻仙鶴和太陽,有些女人在拿槍捕魚,男人們在騎馬。看了這幅畫,就有一種進入古代的感覺。

我們上了二樓進了一間屋子,屋子裏的展品是介紹舊石器時代的。在展示櫃中,有許多磨尖了的石頭做的器具、環形石器和許多小石頭中有小洞做的項鍊。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就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又走進了另一間屋子,這間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時間由石器時代轉到了古代。那裏有軍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齊齊哈爾就是一個軍事重地。因為有兵器、槍、軍用毯子和抽煙用的煙壺。記得還有一部電視劇《闖關東》裏也説了齊齊哈爾是一個軍事重地。在當時還相當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體,又冷又不舒服。可現在我們不僅要穿得暖和,而且還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裏有東西就行,可現在我們不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鹹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帳篷,現在住又寬有大的樓房,又暖和,又美觀。並且現在有事可以打個電話,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騎馬和信鴿的。並且我們有面向世界的互聯網和電腦。

看看現在的我們,就像是泡在蜜罐裏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裏的小花朵,個個幸福得在冒泡。我們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們也是能擔起社會發展的一代。等我們長大了,中國將無比富強,我們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

篇四:上海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今天上午又想着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幾個館。我從人民廣場中心走到北門,工作人員説這裏作為出口,參觀要繞到南門進。天氣很熱有點盛夏的感覺,我只好邊欣賞廣場的花穠草綠,邊慢慢繞到朝陽的大門。遠遠就見參觀者頂着烈日排着一條長龍,我再沿着長龍隊伍挨在最後一個。好在我有習慣外出總帶一份報,看看報紙新聞,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也不覺焦急。等隊伍拐過彎我回頭看了一下,呵,“尾巴”長長的,起碼和我一樣要排30分鐘才能進。

上個月剛來過,所以一進門就很熟悉地取了一份《參觀指南》直往三樓。三樓有三館一室:中國曆代繪畫館、中國曆代書法館、“兩塗軒”書畫專室、中國曆代印章館。

依次參觀,先看繪畫館。介紹説,中國的繪畫有着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而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像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並要求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這就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最大區別。

欣賞了館藏珍品及介紹,至少是增長了一點基本常識。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

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特有的古代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看書法展就想起我們從國小二、三年級起就學毛筆字,先描紅後學大字,再學小楷字,老老實實學也算能基本寫得像。後來有學過隸書,能簡單的掌握字形特點。又有段時間模仿草書,好像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很好看。但我沒真練好一樣字體,成人後的字就行(書)不行草(書)不草的無章法。進單位後當我看到同事中有幾個人的字都有一定的功底,有寫隸書的有寫楷書的就很佩服羨慕他們,也那時知道了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我喜歡像(真草千字文)的字體。

印章館也看了。以前只知道現在社會還要有印章,私章、公章。私章是個人的憑證,公章是執政的權力象徵。還知道文人書畫上有了印章會更具收藏價值。通過展覽館的展品介紹,瞭解了印章術語、篆刻藝術、印章質材等知識。

説真的,展館的藏品非常豐富,要細細看才能多瞭解一些歷史知識。

篇五:參觀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裏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於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彷彿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着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着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户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裏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後,形成了“兩軸一區”的建築特點。“兩軸”,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兩軸”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稱之美。“一區”,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然後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後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 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着講解員耐心細緻的講解,看着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築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築與新建築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築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築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築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築嵌入老建築之中,新老建築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築風格與原有建築的協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築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於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牆上的電視是動態的草原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後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

篇六:河南博物院觀後感作文

上週六,我和班級裏邊的同學一塊參觀了河南博物院,裏面陳列着出土的古代的歷史文物,上至秦漢,下至民國的東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看過之後,我對我們的中華歷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燦爛!

河南地處華夏腹地,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積澱,不僅確立了河南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地位,同時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館。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銀器、石刻造像、錢幣、書畫等,均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絕倫、玲瓏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漢墓出土的金鏤玉衣,是目前時代最早的一件。館藏的古代雕刻藝術品,諸如漢畫、佛教造像、磚雕和其他浮雕、圓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藝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著名的戲車畫像磚、田延和造像碑、劉根造像碑、魯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觀音像、盤龍石硯等等,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有“中華第一笛”之美譽,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與之同出的刻符龜甲、龜腹石子,與我國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聯繫。金銀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則天除罪金簡、鄧州福聖寺塔地宮中出土的金棺銀槨,堪稱稀世珍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它的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作為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為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矇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峯,其對此後聞名於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個中華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響!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身長20釐米,莖長13釐米,西周晚期器物。劍身為鐵質,鐵質劍身與銅芯相接,銅芯部嵌入玉莖內。劍首及莖身接合部均鑲以綠松石片。出土時已折為兩段,劍身外包一層絲織品,並被裝在用皮革精心製作的劍鞘內。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時代,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它的發現,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標誌着作為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宣告封建社會即將來臨。稱的上是"中華第一劍"!

中原大地,羣雄逐鹿,演繹了多少風雲變化,河南這片土地上,承載着無數的英雄史詩!

河南博物院還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龍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貴的近現代文獻、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國的佈告、義和團的旗幟、吉鴻昌烈士就義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的遺物、《響導》週報、《紅旗報》、《中州評論》《拂曉報》等,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物一樣,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觀光過河南博物院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歷史文化的燦爛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時下,我們正在進行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際行動,此時,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説我是一名中國人,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説我是已經中國人!

篇七:參觀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在博物館裏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馬鞍山……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於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於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蹟,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銀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裏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

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裏的一些遊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願望。

今天,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海洋生物。走進博物館,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種介紹。在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對鯊魚最感興趣。

鯊魚標本的體形比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樣,我還知道鯊魚眼睛視力很不好他幾乎看不到東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覺性。

你們知道為什麼在沙漠可以看到海市蜃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因為沙漠的陽光很強烈,陽光反射過來,就形成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就像在杯子裏倒水,然後把筷子放到杯子裏,在外面朝裏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斷了一樣,海市蜃樓跟這個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館內,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鱷魚,鯊魚,熱帶魚,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們介紹了。你沒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哦!哪裏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的,不要錯過這大好機會哦!

篇八:歷史博物館觀後感作文

11月3日,日本的文化日,我們決定去參觀一下長野縣的歷史博物館。

我們先來到了位於千曲市的“長野縣立歷史館”。因為是文化日,所以免費開放。在日本待了十幾年,卻不知道文化日裏有很多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真是孤陋寡聞。

今天人很多,好像在搞什麼活動。後來看到了到處飄揚的“森將軍祭”的白旗。我對日本歷史一無所知,更不知道這森將軍為何許人也。女兒倒是津津樂道,告訴我們上次學校組織來的時候,他們爬上了那個山坡。那是森將軍古墳,據説建於1600年前,是長野縣最早也是最大的古墳,埋葬着當時信濃國的統治者。

進到歷史館裏面,女兒有點兒興奮,帶着我們左竄右竄,顯得她很輕車熟路。這裏展出了從繩文時代到現代日本的社會發展史,大約2000年。我這人對歷史知之甚少,主要是不喜歡記憶那些繁瑣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倒不是對歷史本身不感興趣,所以很多東西一看而過,不留痕跡。但參觀了這樣的歷史博物館後我想會在我記憶的存儲器裏留下一點東西,因為日本的這種博物館大多修得很有品位和水平,通俗易懂,可以讓普通人及小孩子看得明白,而且有很多模型或實物,讓人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時代的生活情景。比如這裏有繩文人住的茅草屋,屋內擺放着他們所食用的野味模型及獵到的動物標本。也有江户時代的民宅,還有20世紀初岡谷的繅絲業發達時期的機器及養蠶的模型。這樣的東西可以讓參觀者尤其是孩子不感到乏味,又容易理解。

由此想起前年回北京時,曾經帶女兒參觀過號稱中國最大的科技博物館的“中國科技館”。從外表看,建築物稱得上造型很有氣派,且頗有創意。進到裏面也很寬敞而有現代感。但是所展示的東西卻實在不敢恭維。解説詞晦澀難懂,別説是小孩,就是大人理解起來也不容易。實物呢,則不是不能正常運轉,就是即使運轉起來,也不知其要説明什麼原理。我想這是便是差異,即在日益發展的中國,人們常常追求擁有一個富麗堂皇的外表,但卻對是否擁有與其外表相匹配的內質視而不見,當然也許是管理、經營水平還不到位吧。

再回到眼前這個歷史館。除了室內設施外,外面還有幾間茅草屋,供人們體驗古代人的感受。天下起了雨,在這不遮風又不擋雨的昏暗小屋,不禁令人感歎人類追求舒適享樂的慾望是怎樣地推動了社會文明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啊!而且這種發展是那麼地不可逆轉。我很難想象現代生活在鋼筋水泥或優質木材建造的温暖潔淨的住宅裏的人們,再回到這種自然的環境裏。雖然有人會去做一些迴歸自然的體驗,但那不過是一時追求新奇、刺激的冒險,而不會將自己的生活基盤永遠建在那兒。

之後我們去了縣內另一個歷史博物館——“鬆代大本營地下戰壕”遺址,可惜時間過了開館時間,只能在門口的小展示室裏看了看。以前從沒聽説過這個地方,聽了女兒的講解,並看了展室出展的內容,才知道二戰期間還曾有過這樣的歷史。

原來這是1944年11月11日日軍緊急開工的一個戰壕工事的遺址,之所以至今作為歷史教育的一環展示給世人,是因為它不僅是戰爭的產物,而且還是種族歧視的一個血的見證。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動員了很多當時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人及一些日本人作為民工參加勞動。但是象巖石爆破及日夜倒班這樣的最艱苦的勞動則都是讓朝鮮人做。沒有好的安全保障,工期又緊,所以工傷事故頻發。多時一天死掉幾十人,而且死掉的人常常不為人知,連屍首也找不到。據不完全統計,死者在7000人以上。另外,還綁架了一些朝鮮女性做慰安婦,並設置了慰安所。這種罪惡行徑,不僅使無故女性遭受性暴力的蹂躪,也充分暴露了殖民者的冷酷而無人性。

也許是我歷史知識貧乏之至,迄今為止,我竟不知有這樣一段血淋淋的歷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社會對這段歷史的宣傳教育不夠。我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在全日本的國小用社會教科書上有記載,只知道它是長野縣大多數國小“社會見學”的一個內容。但願這種教育能夠培養下一代正確的歷史觀,以適應越來越廣泛的國際化需求。

戰後60餘年,圍繞如何認識歷史的問題,日本與亞洲周邊國家的矛盾衝突不斷。但通過對歷史博物館的參觀,我覺得雖然右翼勢力的囂張影響着一些人的歷史觀,可是更有一些正直而善良的人們在為還歷史的本來面目而不懈地努力着。正如長野縣歷史館的網頁上所寫的那樣:“歷史為何物?我們能説它與我們無關、它僅僅是過去的記憶、它不過是教科書上的文字嗎?如果我們被亞洲人民問到日本的過去,我們能説隨着時光的流逝,過去也消失了嗎?”

我相信有正義感的人一定會認識到:歷史是不能抹殺、不能迴避的真實存在,只有正視、反省它,才能真正成為“前車之鑑”。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

打開塵封的記憶,越過歷史的長廊,去追尋幾百年前的印記。大家不妨來看看我推送的看博物館的觀後感,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一】

今日,風和日麗,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博物館,簡稱博物館遊。因為是學校第一次組織參觀,所以我異常興奮。天還沒亮,我就在牀上翻來覆去,媽媽只好讓我早做準備。終於熬到了起牀時間,爸爸開車送我到學校的大巴,坐上車,沒過多久,就到了位於天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衝了進去。

北京自然博物館又動物世界、昆蟲世界和恐龍公園等展區;動物世界又獅子、狒狒等標本。昆蟲世界中的標本可真不少,像蝗蟲、甲蟲和蜜蜂等;而恐龍公園內,一隻只恐龍正在“大開殺戒”,有的張着嘴四處亂竄,有的在自相殘殺,霸王龍是它們中的一隻,它在恐龍羣中橫衝直撞,嚇得其它恐龍四散奔逃,迅猛龍也是其中的一隻,它是個“長腿將軍”,只要聽見一點兒咆哮聲,就立刻逃的無影無蹤。

接下來是看3D電影,雖然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影片內容及其無聊,一羣螞蟻成羣結隊的搬一隻死蒼蠅。電影結束後,我們上了車,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談論着所見所聞,哎,又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分四層,八個展廳:化石展廳,礦物展廳等。化石展廳內,陳列着翼龍、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礦物展廳裏有晶瑩的水晶、形狀各異的方解石.....,它們都是珍稀的礦物,寶石館內有貓眼、鑽石、祖母綠等珍貴的的石頭。

還沒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車上,許多同學都在閉目養神,而我仍然沉浸在遊覽的回憶中,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二】

從我踏上新疆這片土地開始,我就深深喜歡上了這裏的味道,璀璨文化的古老沉香,多姿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的風俗雅緻,還有這裏人民長期和自然搏擊而產生的一種粗狂壯麗的深沉。這些都讓我着迷。

那天,很幸運的被老師帶去看了新疆歷史博物館,在那裏我看到了很多,更加深刻的瞭解到了它獨具魅力的滄桑歷史。跟隨着解説員的腳步,我謙卑的走過了新疆數千年的歷史跨度,感受到了那動人心魄的美麗。

剛入門你就看到那個恢弘的建築,由於對文化的敬畏,我對這個於1959年落成的建築物肅然起敬。它的一樓,繞過那個立體的新疆全景地圖,便可以看到新疆古代歷史文物,並且瞭解到新疆民族風俗。一路從新疆的石器時代,走向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秦漢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的歷史概貌和豐富內涵。那些文化遺產有着上萬餘件,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各名族遷徙,紛爭,停留之地,各名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中發展至今。新疆共有47個民族,其中主要民族有13個,主要少數民族有12個,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習俗方面各有不同之處。

步入二樓,除了略微的吃驚,就是對於未知的敬畏和崇拜,那些歷史悠久的古屍,橫亙在歷史兩端,訴説着古老的故事,讓人清晰的瞭解到新疆是世界民族文化交會的十字路口。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舊唐書·魏徵傳》這樣説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要

做的,就是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未來是屬於我們的,為了能更好的報效祖國建設家園,我們應該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我愛我的祖國。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三】

2010年11月28日,在黨支部成員帶領下懷着格外激動的心情參觀了素有“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參觀歷時三個多小時,徘徊於歷史的長廊中,感受着幾千年來先祖先輩們創造的中華文明.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着眼前神祕的東方神器,他們歎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

陝西曆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不如館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羣,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史前時期,陝西境內就有古人類活動,從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我們的祖先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步告別了矇昧,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這裏有藍田猿人、大荔人、半坡人、華人公認的中華始祖軒轅黃帝......史前人類為了生存,適應自然、同時又堅韌不拔的改造自然,漸漸的在滿足生存所需的同時,還創造着藝術,藝術的創作和想象又反作用於人類的思想意識,使文明螺旋上升,向更高層次進發。這樣的文明曙光卻是以億萬年來計算的!面對祖先,我們除了敬畏還有什麼!實用與藝術完美的結合,同時也萌生了早期的科學,懷着崇敬的心情繼續欣賞古人的傑作,畢加索比之那些在陶器上作畫的原始人類藝術家的出色作品當會自愧弗如!有史以來各個歷史時期最偉大的陶瓷工匠面對老祖先在陶瓷造型藝術上的傑出成就,豈不汗顏?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世人驚歎。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裏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省歷史博物館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藴是無限的。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感到自豪。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後,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着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參觀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歷史,那是屬於過去的東西,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要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但未來與現在相比之下卻更加重要。未來,是屬於當代大學生的,未來的歷史的樂章由我們去譜寫,如何才能寫好呢?那就是我們現在應努力在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

未來是美好的,是更加輝煌燦爛的。為了自己、祖國的明天,我們要從現在起,從此時起把握機遇,創造輝煌,明天一定是我們的!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四】

五月的天氣是燥熱的,但是我們的心情卻比這炙熱的天氣更來得熱情。我們預備黨員一起到福建省歷史博物館參觀展廳,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無比的激動。

懷着好奇與無比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行人來到了位於福州市區風景如畫的西湖公園與左海公園之間。這裏便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是集文化保護、文物考古、歷史、自然標本、藝術為一體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內設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宣傳教育、考古研究、業務交流、自然館等眾多場館。這裏擁有館藏文物全面系統地展示了獨具特色的福建歷史文化風貌。而參觀博物館也正是外省的同學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一個最方便、重要的途徑。

福建歷史博物館館區由陳列館、自然館、綜合樓、文博培訓中心四座建築組成。整體建築獨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時又融合了閩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築風格。新館同時設有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影像廳、貴賓廳、會議會、“博園”文博培訓中心、“易安居”茶藝室等設施,是一座設備較齊全、功能較完善的現代化博物館。

福建歷史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餘件。展廳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在臨時展廳有6個,面積3000平方米。現推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風雲》、《福建古代外銷瓷》、《工藝藏珍》、《福建戲曲大觀》、《恐龍世界》、《動物萬象》以及《館藏中國曆代書畫展》等9個基本陳列,全面、系統地展示了獨具特色的福建歷史文化風貌。珍貴藏品有:青銅大鐃西周。高76.8釐米、甬長29.8釐米,重100.35千克。20世紀70年代出土。大鐃為雙範合鑄,兩面各有18個乳突狀枚。器體佈滿以雲雷紋為主的紋飾,甬的上半部兩面各飾有獸目一對,與雲雷紋組成變體獸面紋。旋帶以細雲雷紋為地,飾突出的勾連C形紋。舞面飾對稱的粗雲雷紋四組。鐘面飾粗大深刻的雲雷紋,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飾淺細的圖案化獸面紋。該鐃形體之巨大,紋飾之精美,在國內都屬罕見。德化窯文昌坐像明代。坐像背有陰文“何朝宗印”篆書款,胎質潔白細膩,釉色乳白。文昌正面端坐,眉目清秀、神情莊重。其右手執如意,左手扶膝藏於袖內,外穿寬袖袍,腰束帶,衣褶線條清晰流暢。該藏品是德化白瓷中的精品。呂紀《梅花天鵝圖軸》明代。縱240釐米、橫151.5釐米。絹本,無款。以細筆作八哥、蝴蝶、天鵝與梅花等,以粗筆畫樹幹、頑石。畫風古樸淳厚,設色豔麗,幅面寬闊,為明代花鳥畫大家呂紀之傳世鉅作。高髻拱手女俑五代。高102釐米,泥質灰陶。福州市新店劉華墓出土。俑面龐豐滿,神情端莊。頭梳高髻,穿對襟廣袖過膝外衣,袒胸,雙手拱於胸前廣袖內,着如意鞋。此刻,我們駐足在博物館的大門。蒼勁有力的“福建省博物館”六個字以及寬闊的場地、莊嚴的石獅無不藴藏了身後的歷史文化底藴。當步入博物館的大門那一刻起我們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我們帶入那遠古的洪荒時代。站在那古樸、泛着銅鏽的青銅器前,我欣賞的已不是它的外形與它所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氣息向我們展示着它的風采。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以及陳列的相片。我已不再僅僅是去了解其中的內容,而是站在遠處看。我似乎感覺到畫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雲,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器,我就理解了什麼是巧奪天工了。

當我凝視着那些發黃的巨型骨架,我為這羣史前的巨大生物所震撼,也為它們的滅絕感到惋惜。霸王龍的霸氣,翼龍的靈巧,甲骨龍的厚實。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深埋土地下的王者是不甘寂寞,憑龐大的骨架向世人展示它昔日的`風采。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後趨於平靜。走出博物館大門。我還在回味着那福建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以及對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隨風兒去了,我的思緒也融入了滾滾的歷史長河,激盪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靜了。歷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緩緩前行。我們的時代又將繼續。博物館之旅,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奮發。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明白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知曉社會的良好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培養鍛鍊自己的才幹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與修養,樹立服務社會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我們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提高素質。總而言之,這次預備黨員社會實踐,使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鍛鍊。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五】

47年前以鐵人王進喜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工人,用汗水和生命為國家建成了頭號大油田,同時也創造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歷史博物館觀後感。47年間,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8.95億噸,相當於26個十三陵水庫的蓄水量,用60噸的油罐車裝滿可以繞赤道10圈。大慶油田連續27年保持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享有“共和國加油機”的美譽,強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當初,英雄的大慶人,在一片荒原上開發建成了世界級的特大型油田,為民族爭了光,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大慶人又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始了創建百年油田的征程。47年後,大慶曆史博物館的建立,足以證明大慶精神不僅僅是大慶光榮史的精髓,並已深深融入大慶人的血脈之中,更加成為大慶人創建百年油田的不竭動力。我們共同見證大慶輝煌歷史的同時,大慶精神象一面旗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大慶人奮勇前行。

時代在發展,油田也在發展,黨和xx領導人一直關注着大慶油田的發展,關心大慶油田的未來。重組後的大慶油田象當年一次創業一樣,在困難和壓力面前,依然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旗幟,一年一個主題活動,一年上一個新台階,紮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的發展。特別是大慶石油管理局集團化、專業化運作逐步深入後,形成了12個集團9個專業公司。集團化、專業化培育比較優勢,增強了競爭實力,“大慶鑽探”、“大慶建設”、“慶矛”和“力神泵業”等品牌走向世界大舞台。

大慶油田以推進發展、構建和-諧為主線,做好創建百年油田、接續產業發展和“走出去”三篇文章,突出抓好三個關鍵。體制越來越順,機制越來越活,職工思想觀念越來越新,企業競爭實力越來越強。大慶油田時刻以為國家奉獻能源為己任,創新高含水長期穩產注水開採技術,使大慶主力油田——喇薩杏油田可採地質儲量由原來的26億噸增加到4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了一個大慶田。

大慶油田的科技工作者在世界首創更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的三次 採油配套驅油技術。到今年9月25日,大慶油田的三次採油產量已累計突破1億噸。“十五”後三年,大慶油田新增石油可採儲量1.08億噸,長垣水驅綜合含水少上升1.3個百分點,水驅自然遞減率控制在9%以下,外圍油田年產量達到510萬噸,聚驅年產量連續4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

大慶石油鐵軍已經把市場開拓到太平洋彼岸,工程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遍佈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打入全球五大洲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外部市場的隊伍有260多支。到“十五”末,外部市場年收入達到110億元,5年增加2.6倍。鐵人生前帶過的1205鑽井隊的旗幟已在市場上高高飄揚。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勘探上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大慶人對鬆遼盆地北部中淺層、深層油氣成藏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發現了新領域、新層系和新類型資源。

面對鐵人的老羊皮襖,撫摸鐵人握過的剎把,凝視鐵人在泥漿池中奮力攪拌的畫面,對鐵人的敬慕油然而生。鐵人王進喜簡樸、為油奮鬥的一生,“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吶喊,感染了廣大機關幹部,切身領悟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實質。大慶石油歷史陳列館內,油田領導的泱泱風範,企業文化的繼承創新,中央領導對大慶的厚望,使我們將整合資源、合力開展影響深遠、有聲勢的有益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凝聚力量,振奮精神,為建設生態工業重鎮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

看博物館的觀後感【六】

與不在少數的名人故居及行業博物館一樣,這個名人故居平日也是門庭冷落。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上海美術館等博物館、紀念館卻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

今年,上海的博物館、紀念館已逾百家,去年參觀人次達1000萬。行業博物館蓬勃發展,對名人故居的保護意識也大大增強,各區紛紛為名人故居掛牌。但是,這些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現狀卻冷熱不均、喜憂參半。不少行業博物館、名人故居平日難得有觀眾上門,基本處於半歇業狀態。畫家李先生住在魯迅故居旁,他説,那故居平日大門緊閉,偶爾有參觀者來,不得不把門敲得山響,或大聲喊,才會有人來開門。

躲躲藏藏

門難找,門難進,是一大通病。銀行博物館高居金融大廈7樓,門禁森嚴。即使記者去採訪,也要提前預約,到達那裏還被要求詳細登記才獲准進入;一週只有一天向公眾開放。不少行業博物館的選址存在先天不足,難以面向公眾,如上海音樂學院內部的東方樂器博物館,雖然藏有29個國家的200多種樂器,但是深處學校內部,鮮為人知。上海民族樂器博物館位於閔行區七莘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內,陳列場地200多平方米,從1986年10月開館以來,只接待了參觀者1萬餘人次。著名的上海監獄博物館,建在提籃橋監獄大牆內,戒備森嚴,只接待團隊預約。

上海自然博物館1960年開館,曾經很受歡迎,現在卻門可羅雀。據分析,原因除了大門被高架道路遮擋外,更在於其陳列內容和陳列形式陳舊,觀念落後,缺乏新的學術整理,也欠缺積極的公眾服務意識。

但也有專家認為,博物館、紀念館冷熱不均是正常的,因為不可能所有博物館都像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那樣門庭若市。

有專家指出,上海在規劃博物館建設時,不應只圖數量上的好看,政府應該重點規劃建成數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對城市文化意義重大同時也能持久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觀眾的大型博物館。其他的博物館建設,只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管理機制就可以了。範文先生版權所有

一位文物專家在考察了澳大利亞的博物館後認為其經驗值得我們汲取。他們的服務意識很強,博物館全年的開放時間、交通服務情況、諮詢電話等相關信息,很容易查到。展示方式也很多樣,除了我們經常關注的照明、多媒體、展櫃、版面、線路等因素外,關鍵是讓觀眾參與、體驗。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1

上海博物館總面積達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建築以圓頂方體的基座象徵着“天圓地方”,它把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所得到不一樣凡響的視覺效果,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館中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與同學一同前往並參觀了上海博物館這座沉澱了華夏幾千年文化底藴的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自豪的豐碑。懷着一份期待的心境去尋覓歷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的足跡。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稀疏,寂靜幽幽的。你能夠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那裏,沒有喧譁,人們墨守契約,用眼和心觀察,平和靜穆,品位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祕不會屈從於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一旦除去體系的虛飾,它們反以更加純粹面貌出此刻天空下,顯示出他們與陽光,土地,生命的堅實聯繫,在我們心中喚起親切的迴響。在一件件的文物薰陶下,我們沉睡的感覺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我只能説,有一些文物,他們在不一樣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靈留下了痕跡......

在陶瓷館裏,各種形態迥異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我不禁為古人的心靈手巧而讚歎;在青銅館裏,我見識了中國鑄造藝術的博大精深;步入繪畫和書法館,我頓時被那一幅幅大氣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話説字如其人,透過風格各異的作品對各位書畫大家的性情可見一斑;在歷代錢幣館裏,我們領略了中國及波斯等禮貌古國的貨幣演化的歷史;四樓的明清傢俱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發着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搖椅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去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

從一開始看到上博的標誌性古代銅板建築開始,我們就對我們的參觀充滿了期待。從一樓的雕塑館和青銅器館到四樓的少數民族工藝館和中國古代貨幣館,每個館都展示了中國歷史獨特的一面。所有館共同構成了輝煌的中國歷史,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我想每一箇中國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時候心中必須會有一種自豪感,一種作為中華兒女獨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話來表達心中的感想:中國,我以你為豪。

此一遊讓我收穫頗豐,讓我暫時從喧囂的城市生活中解脱,讓心靈得到一次淨化和洗禮。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2

為了彌補我因當時年齡小而未能前往世博會參展的遺憾,也為了滿足我對世博會的興趣與莫大的好奇心,我在8月11日那天前往位於浦江西岸的世博會博物館。

我用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看遍了所有展區,總體令我感受到極大的震撼,也學到了很多。現在我就總結一下我的收穫與觀點。

世博會最重要的一點是反映科技與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可以結合普遍的社會問題,呼籲世界共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首屆世博會於1851年在倫敦舉辦。英國志在展示工業革命後本國的發達工業品,其卓越成果普惠了教育、農業及多種傳統行業。此後的幾屆世博會,“機械”成為關鍵詞,各國將本國的優秀工業產品帶往世博會,滿足了人們對於現代工業的好奇心,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工業來往。“它們發出的震耳欲聾的隆隆聲正是進步和發展之聲”,在那個民用工業與軍用工業迅速發展的年代,誕生了許多新的科技產品:用於代替馬車的電車、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眾多農業機器。

但世界並非一成不變,世博會的主題經常會發生變化。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蘇兩國為首的冷戰開始。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的口號是“太空時代的人類”,那屆世博會顧名思義,美國意在展現自己在太空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與巨大突破,同時對蘇聯進行反擊,這反映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之激烈。而那一屆世博會,蘇聯並未參加……

世博會這個大型盛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與世界格局的改變,時常在更新着它所包含的理念與表現方式,如何從過去汲取經驗,又如何展望未來,這是世博會帶給人類與世界的瑰寶,也是它最核心的價值。

拋開世界,讓我們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視角來看待世博會,我們會發現,世博會是一個充滿友好氛圍的大型展覽,人們有機會體驗最新科技,還有很多娛樂設施可供人們玩耍。但更多的,世博會真正給當地人帶來的,可能是未來的藍圖與城市的改變,這些城市伴隨着世博會的籌備進行了優化與新建。譬如1970年大阪世博會,大阪為了解決人口稠密的問題,在世博園區與大阪市區間規劃並建起了一塊人造居民區——吹田市。其設計理念集綠地、緊湊住宅區與往返城市的交通設施於一體,機場也得到了擴建。同時,連接東京的特快鐵路也修葺完畢。上海世博會也有類似的例子:世博專線在世博會閉幕後成為了軌交13號線的區間。

我用世博會博物館中的兩句話,來作為本文感悟部分的結束語:“世博會孕育的文化精神將是不朽的”;“世博會的故事會經久流傳”。

其實還有很多是我在博物館中學到但未能跟大家一一介紹的。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瞭解世博會,一定要去博物館實地考察。無論是各界世博會的核心價值,還是館內的眾多藏品或是模型,都會讓你感到震撼。甚至各場館的bgm,都是那麼地自然、恰到好處。當我看完關於上海世博會的一些影像資料,眼裏泛起了淚花,我也不知道彼時的我是什麼情感。

總之,眼見為實。歡迎去到,世博盛宴。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3

有朋友告訴我新建成的廣東省省博物館有新意,有特色,去那裏可以感受到廣東省的歷史、風土、民俗和文化,應該去看看。

這次來廣州,好多次去海心沙,知道在花城廣場東面的新建成的廣東省省博物館外觀像個寶盒,也經常看到好多人在排隊參觀,就是沒有進去參觀過。朋友的告知,激起了我的參觀願望。於是在參觀了海心沙亞運公園後,我也排隊參觀了位於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東面的廣東省省博物館。

廣東省省新博物館展館包括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3大部分和臨展館。我去的這一天人不太多,我是隨着肇慶一羣國小生排隊領票進館參觀的。進館後乘坐電梯上了四層,在解説員導引下依次參觀了自然館中的地質地貌、動植物、礦物、古生物等,這個展館展示了廣東省的自然風貌和自然資源,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美的孜孜追求,以強化人們的生態觀念,提高環保意識。還參觀了藝術館裏的“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精品展覽”、“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和“紫石凝英———歷代端硯藝術展覽”部分。

近2個多小時的參觀下來,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班的觀看,我是一路邊聽講見邊用數碼相機左攝右拍,試圖補充記憶。這裏的內容有一些比較熟悉,感覺到最為震撼的是自然資源展廳的新穎展示方式。我們步入到展廳,往上看,一條條鋼絲吊着一隻只鯨魚模型,藍色的燈光照映着它們,似乎是1個奇異的海洋,許許多多的魚在海洋看快樂地玩耍着。此時,我似乎也來到這美麗的海洋裏遨遊。再看下面,有兩隻高達十多米的巨大的恐龍化石,高大的身軀穩穩地立在那裏,真是壯觀!

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則是我所喜歡的祖國的中草藥,即館內“嶺南本草——中草藥館”。該館通過百餘件各類標本,展示了作為全國中醫藥材主產區之一的廣東省所擁有的嶺南道地藥材和民間藥材,使觀眾初步瞭解何首烏、巴戟、沉香、春砂仁、廣陳皮、廣佛手、廣藿香、穿心蓮和化州橘紅等獨具特色的“南藥”,並通過廣東省醫事、百草堂等場景使觀眾瞭解廣東省獨特的中醫藥文化,以及廣東省中藥老字號企業文化,反映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由於去的時間太晚,臨近閉館時間,我沒能參觀歷史館。據説歷史館立足於“從世界看廣東省,從廣東省看世界”的歷史視野和文化廣角,用豐富的物證和文獻重點展示廣東省3大民系、海上貿易歷史、廣東省華僑史和近代史。展現了廣東省對中華文化的獨特的貢獻和創造智慧。以後我會再去參觀,補上這一課。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4

剛來到海南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高興。遠遠看去一棟莊嚴宏偉的大樓豎立在我們的面前,我深呼吸,聞到了一股濃厚又古老的氣息,彷彿又回到了古代。這些氣息不是來自裏面的國寶嗎?我帶異常激動心情進入了博物館的展廳,剛進到展廳,我嚇了一跳,展廳裏文物一件件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裏,在展廳裏沒有人喧譁;打鬧,只有照相機和安靜的人們在慢慢的觀賞它們的美麗,雖然它們常年沉睡於土裏,但他們的色澤和光華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們不會被我們發現,更不會出現在展廳裏。

海南省博物館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博物館分為5個參觀區。

第1個是介紹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第2個是介紹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

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着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藴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3個是介紹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着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瀰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鬥的動力。

第4個是介紹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着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繫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離開博物館後最大的感觸是:我國的國寶不能掉入任何人手裏,因為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繁榮富強的見證,也是中華人民的財富,是中國的魂。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5

一進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廳,大廳裏有指示牌,上頭清楚地介紹展區的分佈。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西區。

首先我來到的是“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那裏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對於繪畫作品我能夠説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經過筆墨丹青,揮灑出的那種意境深邃、飄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順着二層的螺旋結構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於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閒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心境。

四層還有我最關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細的“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各階段發展軌跡,集中體現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歷史風貌。

劉墉書法作品

那裏有太多讓我吃驚,甚至是讓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書上見過,沒想到這次能夠見到實物,這讓我十分的興奮。有一件工藝絕對堪稱精細,那就是景德鎮窯青白釉戲劇舞台人物紋枕,此瓷枕雕鏤成戲台形式,戲台上珠簾漫卷,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尚。瓷枕鏤雕精細,集建築、舞台與瓷塑藝術於一體,表現出元代戲劇藝術的面貌及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工藝。瓷枕裏邊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緻。並且它的舞台樑柱、欄杆都十分的細,真怕輕輕一碰就會斷掉。不明白怎樣會保存到此刻還這麼完整。真是讓我激動感慨萬分!陶瓷展廳裏的很多展品都太讓我大開眼界了,可惜記憶有限,不能在那裏一一列舉了。真期望還有機會,讓我看的更仔細一些。

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四層,來到了五層。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本展覽從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發展史和藝術特色。我十分喜歡青白玉,看上去十分的純淨,有些能夠説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歡。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樸的民風民情。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

時間就這麼匆匆過去了,沒有辦法,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首博。真想讓我的家人也來看看,絕對不枉此行。留給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我到此刻都處在興奮之中。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6

餘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蹟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江澤民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後兩期共發掘2800平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於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繫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裏,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蹟。

更使人驚歎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築遺蹟,經古建築家鑑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築史上最早的傑作。如果説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麼文物展覽廳會使你歎為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裏陳列着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裏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採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穀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缽、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説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蹟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作為遺址標誌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為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着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着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彷彿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着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為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蹟。這樣,我們才不愧為河姆渡人的子孫。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篇7

柳州,山清水秀,是一座和祖國曆史血脈相連的歷史文化名城,工業名城和旅遊名城,他是中國現代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百年滄桑,鑄就了柳州優秀的工業文化。20xx年11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級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乘着公交車來到柳州工業博物館參觀學習。

一路上,我們班的同學們嬉笑着,不知不覺中,車來到了一片開闊的平地,我透過車窗向遠處望去,看到了那邊的一棟樓,一堵圍牆上有七個醒目立體的黑色大字“柳州工業博物館”。

下了車,吳老師領着大家走進了大門,又看到了七個黑字“柳州工業博物館”,字下襬着幾盆花草。整座場館,十分安靜,我在這厚重的歷史面前顯得是那麼渺小。一位年輕帥氣的講解員走過來,帶着大家走進展廳。首先,第一部分:欣欣向榮的工業城市。映入眼簾了一個藍色的龐然大物,講解員説道:“這是20世紀80年代柳州微型汽車廠從法國引進,用於汽車大型衝壓件生產,高10米,寬5米,厚3米。”我感歎人類中的天才,能造出這樣的機器來造福人類。接着縱深行進,左右兩側的雕像彷彿訴説着柳州工業發展的傳奇故事。在史前社會,生活在柳州地區的古人類,已會製造陶器等物品。下面我來介紹介紹:傳統榨油業。相信大家都看過《爸爸2》吧!裏面的第三期就出現了這個傳統榨油的工具。下面是木器製作業。俗話説“食在廣州,穿在蘇州,死在柳州。”這正是因為柳州的棺材木打得好。下一個皮革製作業,有名的“李榮昌”皮枕。冶鐵業,柳州的“鑄鐵工匠”正在奮力地工作着。土法制糖業。就是用柳州盛產的甘蔗製作。接下來的種種,就不一一細説了。總之,這些明朗的簡介和栩栩如生的雕像都讓我對於柳州的過去有了一個瞭解。

第二部分:近代工業的興起。我看到了一些近代設施:各樣的衝剪機,剪牀,車牀等,還有傳説中的木炭汽車和“朱榮章”號飛機。柳州工業從衰落後有崛起的過程一步步展現在我眼前,以前的故事都歷歷在目。

第三部分:現代工業。紅合牌37拖拉機,機械磨木機,JX型車牀,“老八呎”車牀,柴油機,“柳江”牌汽車,毛巾織機,螺桿壓縮機等各式各樣的現代工製品。我的心裏不禁感歎:原來柳州的機器這麼多。

我和幾個好友嬉笑着來到了第二層樓。

第四部分:日用工業品。我發現了柳州牙膏廠的名牌“兩面針”和柳州人自己的品牌“五菱”,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突然,一輛小汽車吸引了我,我快步上前看到上面寫滿了簽名,所以在博物館的小汽車中,這輛算是比較突出了。

柳州的工業文化,賦予了柳州陽剛豪邁的氣質和開朗開放,敢為人先的精神,凝聚着柳州人民的汗水,艱辛。工業是柳州的基石,力量和自豪!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

放暑假的時候,我姨姨夫帶姥姥、姥爺、媽媽、我和飛飛一起去玩。

我們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峽谷的桃花谷,哪兒的風景真美呀,然後我們還去了安陽的文字博物館。我認為安陽的文字博物館最好玩了。

博物館一共分為三成,第一層講的是甲骨文的出現時間和發現過程,第二層講的是甲骨文的來歷和製作方法,第三層講的是文字的發展和各個民族的文字。

一層:甲骨文一殷商時期就被髮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的“龍骨”片上發現有古文字,於是開始了對此的蒐集和研究。

二層: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求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瞭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綿延使用了一段時期。

三層:現代漢字的發展,也許炎黃子孫根本不曾留意,隨着現代信息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賴以傳承和延續的工具———古老的漢語言文字,在目前以英文為主導的現代信息資訊世界,正面臨激烈挑戰。香港文化傳信集團有限公司以發展和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幾年來,他們投入巨資,組織力量,刻苦攻關,奮勇拼搏,終於使這種被動局面得以徹底改變,並轉危為安。

文字真是太奇妙了。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2

今天,我參觀了包頭的博物館,心情興奮極了。

包頭博物館的外觀很宏偉,讓人感覺它是高高在上的;裏面的裝修也很寬敞並且很明亮。

因為前幾天是“七·一”,博物館展覽了“井岡山紅色精神”。展廳裏展出了那時紅軍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還有碎碎的草繩,穿上一定很難受,和我們現在穿的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展出的還有那時的紅旗:三角紅旗雖破破爛爛,但卻無比鮮豔,看過後,讓人全身都充滿力氣。這當中還有一幅畫,畫中,毛主席穿着一身藍色軍裝,站在巖石上為戰士們講話,和藹極了!

參觀完後,我們又去了另一個展廳,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豐富多彩的畫,每一個的筆跡都很細膩。有如來佛祖、四手觀音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有綠度母和白度母的畫像。綠度母全身呈翠綠色,很有特點。而白度母如同人間的絕色美人,白皙的皮膚,清秀的面龐,非常美麗。

在我們內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興趣了。我最喜歡的有兩件,分別是“三素色薰爐“和”雙耳瓶“。三素色薰香爐的做工很精細,薰香爐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畫着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淺綠色動物,旁邊纏繞着桃花樹枝,上面開滿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臉蛋,特別可愛。

支撐爐子的是四個青綠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着獅子頭,很是威武。雙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龍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網,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實,這是龍泉瓷的特點,也是它被人青睞之處。瓶子的兩端各有一個類似耳朵的東西,這就是瓶子的“雙耳”。怎麼樣,好玩吧?

之後的美術館,真令我大開眼界。展出的書法、畫作和剪紙,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亮點,讓人禁不住讚歎:“真美啊!”。

這次參觀博物館,真是非常有意義!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3

中華文明延續了五千年,有蘇武牧羊鑄就的一心向國,有岳飛練就的岳家軍,有譚嗣同在菜市口從容慷慨喚醒國人覺醒……代代華夏兒女以生命鑄就了我們的民族魂。

在那個戰火遍地的年代,那個死亡的陰霾不散的年代,那個華夏民族飽受蹂躪的年代,一代代的'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擋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昔日硝煙瀰漫的戰場已成為繁華的都市,滾滾長江帶走了南京30萬不安的靈魂,徒留江河嗚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紅譜寫了歷史的頌歌。

在抗日救亡中,大多數的人犧牲後沒能留下一個名字,他們心甘情願的做了歷史的塵埃,但是就是有他們才有了我們如今的繁榮安定。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唯一的念頭就是:保家衞國。那個年代沒有地域差別,有的只是一顆愛國心、一份救國意。

歷史轉個彎,我彷彿又回到了20xx年。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年,中國讓世界見識到何謂眾志成城,何謂大愛無疆。那些感動了13億的人,那些動容了世界的故事在眼前一次次的回放,那幅稚嫩的蠟筆畫你看到它後面曾經的笑容了嗎?大災面前,平民、總理、主席還有千千萬萬個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在這場災難中我們還看到生命的不屈,生命的奇蹟不斷上演。

汶川,別哭請允許我跪在你的身旁用生命之吻對你做最有效的人工呼吸總理,別哭請允許我遞上一盒潤喉片潤潤你沙啞的喉嚨雪災、洪災、旱災、水災多少災難,我們都從死亡地帶闖出多少年來,我們都用龍的精神在大地殘酷的夾縫中求生存四川別哭都江堰別哭北川別哭茂縣別哭中國別哭哪裏有死亡哪裏就有迎風而長的生命!

網絡上流傳的故事、詩歌,曾經見證了這個古老民族在災難中的意志。我們相信:多難興邦。每次災難都市以進步作為補償,而我也願意相信,中華民族積澱了五千年的民族魂將更加堅強。

民族魂,不衰!民族魂,將引領我們走下去。

標籤: 觀後感 博物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p46o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