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什麼意思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什麼意思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意思是:明月千里寄出相思,明月的價值是無法取估量的,高山阻隔在你我之間,明月和高山也因為我們彼此的思念而變得有情。“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出自歐陽修的《滄浪亭》和蘇舜欽的《過蘇州》;原文欣賞: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路遙千里,難斷相思,人雖不至,心嚮往之。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什麼意思

資料擴展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蘇舜欽,景祐元年,考中進士,出任蒙山縣令,歷任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慶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罷職閒居蘇州,修建滄浪亭。慶曆八年(1048),擔任湖州長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時年四十一歲。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人雖不至,心嚮往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意思

這是常見的情詩和祝福語。明月千里寄出相思,明月的價值自然是無法衡量的,雖然有高山阻隔在我們中間,但它也因為與我們的相思有關而變得更有價值,正因為我們相隔千里,相思才更顯得珍貴。

雖然我們不能相見,但我的心早已飛向你那一方了。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能夠平安長久,那麼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水調歌頭》。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人雖不至,心嚮往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明月千里寄出相思,明月的價值自然是無法衡量的,雖然有高山阻隔在我們中間,但也因為與我們的相思有關而變得更有價值,正因為我們相隔千里,相思才更顯得珍貴。

這是常見的情詩和祝福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

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脱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

擴展資料: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説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説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

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人雖未親至,問候寄真心什麼意思

原意:明月本來就是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的,高山都是帶着情誼的。我人雖然沒有親自到來,但是我的問候之中卻含|着一片真心。

暗含之意:我不能前來與你相聚,但是我把情感寄託給明月與高山,希望它們能把我的心意傳遞。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翻譯是什麼?

意思:清風明月這樣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無價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與遠處的山巒相映成趣,別有情趣。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讚美山水風月。上聯贊滄浪亭有清風明月。 下聯近水遠山好像都對人有感情。實際是人對山水有感情。此即王國維所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對聯出處

江蘇蘇州滄浪亭的對聯,為清樑章鉅題的集句聯。上聯語出北宋歐陽修《滄浪亭》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滄浪亭處本為孫承佑的別墅,蘇舜欽花四萬錢買下,臨水築滄浪亭)。”下聯語出北宋蘇舜欽《過蘇州》詩:“綠柳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擴展資料

滄浪亭,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

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滄浪亭佔地面積1.08公頃,整個園林位於湖中央,湖內側由山石、復廊及亭榭繞圍一週。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也是以曲折的復廊相連。

山石四周環列建築,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滄浪亭(此處特指名為滄浪的亭閣)即隱藏在山頂上,亭的結構古雅,四周環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

“明道堂”是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位於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翠玲瓏” 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後芭蕉掩映,並植以各類竹20餘種,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

“印心石屋”位於園中西南處,為一假山石洞。“看山樓”位於山中,與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映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jjmw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