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虞美人·聽雨》是誰所作?

《虞美人·聽雨》是誰所作?

《虞美人·聽雨》是誰所作?的答案是:蔣捷

《虞美人·聽雨》是誰所作?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羣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聽雨》是蔣捷時至暮年,在一個夜晚聆聽雨聲有感而發寫就的一首詞。作者由暮年聽雨聯想到少年、壯年,通過寫一生三個階段的聽雨,簡要概括了不斷變化的浮生,從中可以想見作者不同時期聽雨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作者把年少時聽雨的地點設在紅燭昏羅帳的歌樓上,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聽歌買笑、縱情聲色的大致概括。此時聽雨,有為賦新詞強説愁的勉強、懵懂意味。因為太年輕,經歷的不多,所以雨帶來的感受不太深刻,思緒不似翻江倒海般氾濫,縱有波瀾,也是轉瞬即逝,起伏不大,雨可有可無

蔣捷生於宋、元易代之際,考中進士沒幾年,南宋就消亡了。一腔愛國情懷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讓他面對元代朝廷徵召隱居不仕。作者把壯年聽雨的地點設在江闊雲低、隨風飄搖的客舟中,寫出了他的壯年是在漂泊、顛沛流離中度過的,西風裏失羣的孤雁正是蔣捷自身處境的寫照。

而今是兩鬢銀髮的暮年,作者在僧廬下聽雨,歷盡滄桑後,彷彿看破紅塵。從少年、壯年到暮年,悲歡離合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完全不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就像少年時期尚在歌樓上尋歡作樂,壯年就到了客舟中過活,暮年遷移至僧廬下,所以作者以“無情”形容“悲歡離合”。此時聽雨,作者不再糾結於悲歡或者離合,心情平和,全然聽任階前的雨滴到天明,類似於“竹影拂階塵不動”的無動於衷,也類似於“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欲説還休。

蔣捷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亡國之痛,風格多樣,以蒼涼俊朗、疏淡悽蕭為主,在南宋詞壇獨樹一幟。明寫人生三個不同階段的聽雨經歷,實則寫人生三階段各不相同的心境:少年無憂而意氣風發,中年國亡而漂泊流浪,晚年無依而孤苦寂寞。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雨聲,短短的一首詞,已寫盡詞人的一生!

標籤: 聽雨 虞美人 所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d6pl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