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張思德是怎麼死的

張思德是怎麼死的

張思德是在執行燒炭任務時,窯洞塌方,導致死亡的。張思德四川儀隴人,別名谷娃子,職業軍人,1933年12月參加紅軍,不久加入共青團。張思德的主要成就有:參加長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

張思德是怎麼死的

張思德的人物評價

其生前戰友陳耀評價説,張思德的生活十分艱苦樸素。他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得失,從沒有過個人要求,更沒有為個人什麼事憂愁過。他時刻考慮着人民疾苦,熱情關心着戰友們的成長。他處處為別人着想,對同志誠懇,熱情,體貼入微。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張思德在平常給人的感覺是老實木納,其實他很內秀,工作肯動腦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稱。

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的老人李晉華評價説,張思德在革命隊伍裏是愛護戰友的模範。他時時處處都是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為重。他的一生短暫平凡,但是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炊事員張德思犧牲的故事

1915 年 4 月 19 日 ( 農曆三月初六 ) ,這天是穀雨節。張思德出生在四川儀隴縣六合鄉韓家灣的佃農張行品家。張家本來就生活艱難,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張思德的出生給家裏帶來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憂愁。張思德的母親產後得病,卧牀不起,沒錢買藥,無米下鍋,沒有奶水喂孩子,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從窮苦鄉親那裏討得一點穀米,搗碎後熬成糊糊餵養孩子。母親望着這個出生在穀雨節,用穀米糊糊餵養的瘦弱孩子,給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張思德生下才 7 個月,母親就連病帶累,離開了人間。臨死前,她把張思德託給了他的叔叔張行忠和嬸孃劉光友收養。此後,張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艱難。大哥給地主幹活,累死在水田裏;二哥沿街乞討,餓死在豬市場的戲台旁;生父張行品外出謀生,流落他鄉。家人就這樣生離死別了。

養父張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艱苦。他給地主扛活,累壞了身子,常常吐血。養母生下女兒張桂香才 4 個月,身體還很虛弱,為了活命,就把兩個娃娃放在揹簍裏,揹着他們起早摸黑地在地裏幹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思德很小就下地幹活了。娘上坡種豆,他跟在後邊點種;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後邊撿穗。七八歲,正是上學唸書的年紀,可他卻成了割草、挖菜的勞力。儘管養父母終日辛苦,家人仍然難得吃上一頓飽飯。

1933 年 9 月,紅軍來到儀隴,紅軍撕掉了國民黨鄉長劉紅安貼在牆上的《剿共告示》,貼上了紅紅綠綠的標語:“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 ”“ 打倒土親劣紳,實行分田分地! ” 貧窮、破敗的六合場變了天地!

英姿勃勃的紅軍戰士帶領鄉親們,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自己的政權 —— 六合鄉蘇維埃政府。翻了身的鄉親們揚眉吐氣,喜氣洋洋。張思德積極參加少先隊,並被選為隊長,認真協助紅軍和民兵站崗放哨,尋查壞人

翻了身的勞苦大眾懂得要革命就要當紅軍,六台場的青年們紛紛報名參軍。 1933 年 12 月, 18 歲的張思德報名參軍,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隊伍中,增添了一名忠誠的革命戰士。

張思德入伍後,紅軍要執行新的任務,離開了六合鄉。國民黨鄉長劉紅安帶領 “ 還鄉團 ” ,搗毀蘇維埃政權,槍殺革命幹部和羣眾。張思德的生父張行品也慘遭殺害,養母被打傷,妹妹桂香被逼得病餓而死。張思德得知這個消息,頓時悲憤欲絕,一心想着回家為親人和父老鄉系報仇雪恨。連隊幹部知道了張思德的心思後,就找他談心,耐心地啟發教育他樹立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在同志們的幫助下,他明白了為誰當兵,為難打仗,心胸開闊了,鬥志更旺了。他英勇頑強,視此如歸。不久,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革命的大熔爐裏茁壯成長。

從 1933 年至 1934 年粉碎國民黨對川陝根據地的兩次大規模圍攻 ( 參見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 的戰鬥中,張思德英勇殺故、屢立戰功,被戰友們稱讚為 “ 小老虎 ” 。在攻打關門樑的戰鬥中,他參加尖刀班,冒着彈雨槍林,和戰友搭成人梯,攀上寨頂,炸開寨門,為部隊打開了通路。接着,他又帶領 6 個戰友,扼守一個山包,粉碎了敵軍兩個排的多次進攻。在另一次戰鬥中,他冒着槍林彈雨,跑進深谷,攀崖繞行,插入敵後,在接近敵陣時,扔出手榴彈,炸死了敵人,趁着濃煙,撲上高坡,奪來一挺機槍,然後,他端起機槍,向另外一羣敵人猛烈掃射,又奪一挺機槍,接着高呼一聲: “ 衝啊! ” 戰友們一齊衝上去,殲滅了敵人。戰鬥中,張思德雖負了傷,卻瞞臉笑容。在又一次戰鬥中,他迎着濃煙烈火,在水田、小丘、深溝裏,持續與敵拼搏。子彈打光了,敵入撲上來,他就用手榴彈炸死敵人。後面敵人又上來了,他在田坎上同敵人白刃格鬥。一個敵人舉槍向他刺來,他猛揮大刀,將槍拔開, — 腳把敵人踢倒在水田裏,將敵人砍死。接着,又有兩個敵人向他撲過來,他用腳猛擊田水,使敵人的頭上濺滿了水,兩眼被迷住了。當敵人急着搖頭擦眼時,他用全力撲上去,舉起大刀,把他們劈死了。這時,飛來一顆子彈,打傷他的右臂,連長叫他退出火線,他倔強地説: “ 不,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戰鬥! ”

1935 年 5 月,紅四方面軍退出川陝根據地,開始長征。 6 月,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 8 月 20 日 ,紅一、四方面軍組成左、右路軍,開始沿草地北上。就在這時、張國燾大搞分裂主義,擅令紅軍南下。這樣,張思德便隨紅四方面軍,從草地折回南下。

在南下的過程中,紅四方面軍打了許多惡仗,但是卻未能改變部隊的險惡處境。隨着天氣日漸寒冷,部隊行動更加困難。 1936 年 1 月,長征到達陝北的中央電令張國燾取消偽中央,停止反黨活動。張國燾被迫宣佈取消了偽中央。 6 月,紅二、四方面軍在四川甘孜會師。接着,紅二、四方面軍分為左、中、有三路縱隊,沿草地北上。

這是紅四萬面軍第三次走水草地了。這時,張思德在通信營任排長。由於他他過去在戰鬥中曾三次負傷,身體沒有完全康復,加上艱難的長途跋涉,他的面容憔悴,體質十分虛弱。進入草地後,他的兩隻腳又被腐臭的泥水泡得紅腫,每走一步,都要費很大力氣,但是每次有了通信任務,他總是搶先 — 步,拔腿就走,以便讓戰友們多休息一會兒。

進入草地半月之後。嚴重的閒難出現了,部隊斷糧了。首長乘騎的騾馬被宰了充飢,戰士們的皮帶、槍揹帶也被煮着吃了。為了戰勝困難,走出草地、戰士們冒着生命危險,尋覓無毒的野菜充飢。

張思德深知,在這神祕草地上,毒草叢生,要識別一種無毒的野菜,只能親自嘗。嚐了毒草,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每次採摘野菜,他總是爭着上前,把危險留給自己。

一天中午,部隊來到 — 片水草豐盛的沼澤地上。休息號剛剛傳來,張思德就和一位小戰士去找野菜去了。當他來到一個死水塘邊時,那個小戰士驚喜得叫起來: “ 班長,瞧!水蘿蔔! ” 張思德一看,水塘邊上果然長着極象蘿蔔的野草。小戰士彎腰就要採摘,張思德急忙止住了他。他知道,有些樣子很好的野菜,往往有毒。他槍上前,嫡下片葉子放在嘴裏,嚼丁嚼,味道甜甜的,便又採了一些。

沒過一會兒,張思德突然感到肚子一陣疼痛,直想嘔吐,接着就吐出一口口清水。他只覺得天旋地轉.急忙説: “ 這草有毒,快告訴大家別採! ” 話剛説完,他就失去了知覺。小戰士着急地大喊: “ 班長!班長! ”

戰友們聽到喊聲。急忙趕來。只見張思德臉色發青,神志昏迷,便知道他中了毒。他們急忙到衞生所,找來解毒藥,給張思德服下。過了好一陣,張思德才甦醒過來,戰友們都鬆了一口氣。

張思德和戰友們來到了草地中的葛河邊。他們知道,過河不遠,就要走出草地了。戰上們受到鼓舞,人人興尚采烈,挽着胳膊,涉過葛河。

正當他們擰乾衣服,準備繼續前進的時候、身後傳來了呼救聲。原木是總部醫院的幾位女同志,身材瘦小,被河水衝倒了。只見他們在水中掙扎着,身上的藥包在水上漂浮。

張思德帶領戰士們向下遊奔去,攔住了急流中的女同志,把她們一個個背上岸,其中一位女戰士昏迷過去。張思德取出鹽巴,用瓷缸燒了一碗鹽開水,一口一口地喂進女戰士嘴裏。女戰士醒了,張思德鼓勵她:“加勁走吧,陝北再見 ! ”

1936 年 10 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靜寧一帶,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會師。會師後,紅一、二、叫方面軍協同作戰,勝利地進行了山城堡戰役,打破了同民黨的圍攻。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為八路軍。張思德所在部隊準備開赴抗日前線。部隊中的老弱病殘人員被留下來,編成一個留衞連,負責警衞關中雲陽八路軍留守處和殘廢軍人醫院 ( 即榮譽軍人學校 ) 。當時,張恩德身體患病,被編進了警衞連,任一排二班副班長。

警衞連剛成立那陣,班裏好幾位同志病重,卧牀休息。他就端吃端喝,象親兄弟一樣侍候患病的同志。晚上站崗,他經常連站兩班,讓患病的同志多休息一會。他是副班長,負責班裏的內務衞生,可他很少命令其他同志做這做那,而是自己動手,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大家。班裏的水用完了,他就去打水;地髒了,他就去掃地。他的手巧,補衣服、打草鞋都很在行,一有中就幫同志們縫縫補補,一天列晚總是閒不住。在班務會上,大家表揚他,他説: “ 我的病輕,多幹點沒哈。 ”

張思德不僅在生活上樂於助人,而且也很關心同志的思想進步,和大家建立了真摯的同志友誼。警衞連剛組建時,班上有個解放兵,是南方人,因為想家而鬧情緒。凡是輪到他站崗放哨,他就稱病請假。同志們在班務會上批評他裝病,誰知不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越鬧越僵,他乾脆連早操也不出了,天天睡懶覺。

張思德看到這種情況,就把自己的鋪值搬到這個戰士旁邊,頭並頭地與他睡在一起,和他談心。原來這個戰士家裏也很貧窮,他在給地主打長工時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在直羅鎮戰役中被解放,自願加入八路軍。張思德摸清了他的思想,就用憶苦的辦法,啟發和教育他樹立革命的信念。後來,這個同志真的病了,張思德就給他做病號飯;他的鞋破了,張思德就用布條和麻繩精心編了雙鞋送給他。這個戰士很受感動,握着張思德的手説: “ 張副班長,你對我象親兄弟,今後看我的行動吧 !” 從此,這位同志變了,精神振作,工作非常積極,成了班裏的骨幹。

1939 年春天,雲陽的國民黨軍隊開始製造摩擦事件。他們又是到留守處尋釁鬧事,又是下命令、發通煤,限期八路軍離開雲陽。面對回民黨頑固派的無理挑釁,戰士們雖然非常氣憤,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留守處和殘廢軍人醫院於秋初開始長途行軍,向句邑土橋一帶轉移。

入秋的天氣,依然酷熱難當。行軍中最困難的是沒有鞋了穿。剛剛走了兩大,大部分同志的鞋底就脱了幫,只好用繩子綁着走路。關中的路邊長滿了蒺藜,有的同志鞋底磨穿,腳上紮了刺,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疼。看到同志們一瘸一拐地走路,張思德提出打草鞋,可是一時找不到稻草,他心裏非常着急。

有一天行軍時,張恩德在路邊發現了一片馬藺單,就用刺刀把馬藺草割下來,捆成一捆,背在身後。晚上宿營後,他就趕着打草鞋,等他一口氣打完三雙草鞋,已是雞叫頭遍了。第二天,他把這三雙草轉送給鞋子最爛的三位同志穿。這三位同志穿上試了試,覺得比破布鞋舒服多了,都很高興。從此,同志們在行軍時只要發現馬藺單,就把它割下來,象寶貝似地揹着。一到宿營地,張思德就手把手地教大家打草鞋。這樣,同志們都穿上了草鞋。留守處和殘廢軍人醫院的同志到達土橋之後,天氣開始變冷。為了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上級決定燒木炭。張思德懂得燒炭技術,於是他和班長帶領戰士們上山燒木炭。燒炭又苦又累,可是張思德帶領戰士們幹得非常起勁。每次炭窯點火後,他就守在窯邊,累了打一會兒盹,再接着幹。等到窯燒好,他的眼睛也熬紅了、人也累瘦了。那年冬天,張思德領着同志們燒了三個月木炭。燒炭結束後,他被評為勞動模範,留守處獎給他一條毛巾和一個筆記本。

1940 年春天,張思德隨警衞連回到了黨中央所在地延安。不久,他被分配到中央軍委警衞營擔任通信班長。在通信班,他去南泥灣開過荒,種過地,也進山燒過木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2 年秋,軍委警衞營和中央教導大隊合併,成立了中央警備團。當時,上級決定張恩德由班長改當戰士,張思德愉快地服從組織分配,到一連二排叫班當了戰士。四班的班長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同志,年齡也比張思德小,可是張思德卻尊重班長,積極完成班長交給的工作,維護班長的威信,幫助班長抓好班上的工作。為此,他受到領導的表揚。

1943 年初春,組織選派張思德到毛澤東身邊的內衞班當警衞戰士。張思德十分激動。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做毛澤東的忠誠衞士。

張思德到內衞班後,精神更加振奮,工作也史加積極。他常説: “ 毛主席是我們革命的帶路人,熱愛領袖就是熱愛革命。 ” 他為了能使毛主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把全部心血都用到照料毛主席的生活和警衞工作上。毛澤東有個習慣,寫文章時徹夜不睡,天亮後才躺一會兒。為了讓主席客休息一會兒,每逢主席熬夜時,他就早早起牀,到主席窯洞附近看看,如果發現有早起覓食的雞和狗,就悄悄地把它們趕走,聽到鳥兒唧喳,他就用石頭向樹上擲去,把鳥兒攆走.以防吵醒了主席。如果遇到有人求見主席,只要情況不緊急,他就説明情況,説服他們等一會兒再來。

一次,張思德接受了將毛澤東起草的緊急公文立即送交有關部門的任務。當時雷聲隆隆,暴雨傾盆,延河水漲,無法徒涉。怎麼辦?他説: “ 就是天上下刀子,河水萬丈深,我也要把毛主席的公文送過河去。 ” 於是他手拿一根長繩來到河邊,將繩的一頭綁在樹上,又在繩上套上個環,環上拴細繩,把公文牢牢綁在環上,隨後牽着繩子的另一頭,跳進了激流。他奮力拼搏,雖已精疲力盡,但終於過了河,他將繩子拴在樹上,然後拉動細繩,把拴在環上的公文拉了過來,及時把毛澤東的指示送到了有關部門。

棗園位於延安城西北,距城有十多裏。那時候,正值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毛澤東工作十分繁忙,常常要上延安城裏開會。毛主席每次外出,內衞班便跟着他前往。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轎車是愛國華僑 陳嘉庚 先生贈送的。車身寬大,可以乘坐 10 個人。車後有一個專供警衞人員站立的踏板。當時國共合作,國統區有很多人到延安參觀訪問,這些人難免魚龍混雜。為了毛澤東的安全,每次出車時,都有一個同志站在車後擔任警戒,以防萬一。

站在車後擔任警戒,要比坐在車裏辛苦得多。夏天,車後塵土飛揚,嗆得人喘不過氣來;冬天,車後寒風凜列,凍得人手腳發麻。但是大家都把站在車後值勤看成是一種光榮,爭着擔任警戒。張思德到內衞班後,每逢毛澤東外出,汽車剛一發動,他就站在車後, “ 搶佔 ” 了警戒位置。幾乎每次都如此。大家要換換他,可無論怎麼説,他都不肯,説: “ 我喜歡冷風吹。 ” 大家對他也沒有辦法。

1943 年冬天,幾場大雪之後,延安的天氣非常寒冷。這時按規定,在車後擔任警戒的同志可以放下帽耳。可是張思德嫌放下帽耳影響視線,就把帽耳翻起來。結果,他的臉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的,他也不在乎。整整一個冬天,毛澤東外出時十有八九都是張思德擔任警戒。內衞班的同志們過意不去,一再要替換他,他執意不肯,還是那句話: “ 我喜歡冷風吹。 ”

1944 年,抗日戰爭進人了第七個年頭。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封鎖,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延安邊區軍民的大生產運動搞得更加熱火朝天。這年夏天,上級決定內衞班的部分同志到延安北邊的安塞去燒木炭,以解決棗園機關的冬季取暖問題。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爭着要去,領導知道張思德燒過木炭,就指派他帶領 4 位同志到安塞縣石峽峪村去燒炭。

7 月的一天,張恩德帶領警衞戰士揹着行李,帶着鋸子、斧頭來到了石峽峪村。這裏傍山依林,只有百十户人家。據村長説,進山五六裏地,就有青岡樹林。青岡樹木質堅硬,是燒炭的上等原料。

第二天,東方剛剛發亮,張思德就帶領大家進山選擇燒炭地點,開始做燒炭的準備工作了。山中林區的景色美麗,初升的陽光灑在蒼翠的青岡林上,泛起綠色的光暈,一簇簇山丹花紅得象一團團火。張思德他們顧不上欣賞美麗的風光,扛着钁頭跑上跑下,根據山勢和青岡林的大小,選擇燒炭窯的地點。

為了加快燒炭進度,張思德把同志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挖炭窯,一組砍伐青岡樹備料。他説: “ 我們進山後,家裏的同志可就忙了。我們要加油幹,爭取多燒木炭,早日完成任務,向毛主席報喜。 ” 他的話不多,卻説到了大家的心坎裏。大家都決心好好幹,創造出優異成績,讓毛主席高興。

緊張的勞動開始了。荒無人煙的山林裏,響起乒乒乓乓的伐木聲和戰士們歡樂的歌聲。張思德領着兩個戰士起早貪黑,很快打出了兩眼炭窯。大家把青岡樹枝、樹幹背到窯前,張思德就開始裝窯,其他同志繼續開挖新窯,砍伐青岡樹。張思德把兩眼窯裝滿後同時點火,等到木炭燒成壓火後,同志們也把新窯挖好了,料備足了。他一個人又去裝窯、點火,從早幹到晚,一刻也不休息。

燒窯是個技術活兒,火要燒得均勻,壓火要恰到好處。壓火早了,燒出來的是 “ 生頭 ” ,勞而無功;壓火遲了,木炭會變成灰燼,前功盡棄。為了掌握火候,張思德吃住都在窯邊,晚上也要起來幾次,爬上窯頂觀察煙色,判斷火候。當時,沒有照明工具,他就在山林裏採來一種叫做 “ 牛條條梗 ” 的小灌木,放在窯裏烘乾,晚上用它來照明。這種 “ 牛條條梗 ” 有油性,點燃後火得很旺,也不怕風。同志們都很佩服張思德經驗豐富,肯動腦筋。

當地羣眾燒一窯木炭,一股要 10 天左右。為了搶時間多燒幾窯,張思德和大家就在壓火後木炭尚未完全冷卻時出窯,把燒炭週期縮短為 7 天。出窯時窯內温度很高,有的木炭上還有火星兒,烤得人臉皮發痛,大汗淋漓。每次出窯,張思德就把雙手包上破布,站到窯的最裏邊揀木炭。在他的帶動下,同志們廢寢忘食,日夜苦戰,一個多月就燒了 5 萬多斤木炭,超額完成了任務。

木炭燒好後,張思德又帶領大夥,用楊樹條把木炭打成捆,背到石峽峪村。 5 萬多斤炭放在村頭,象一座小山。大家看着這些勞動成果,心裏樂開了花。張恩德到安塞打電話給領導彙報了情況,領導指示張思德暫時留下看守木炭,等候馬車前來裝運,其他同志回棗園執勤。

為了看守木炭,張思德住在村頭一位老大娘家裏。他是個閒不住的人,給老大娘擔水,掃院,還上山打了幾捆柴。後來,他想起山上燒炭的地方還留有一些砍伐下的青岡,便想趕在馬車來運炭之前再燒一些木炭。他和大娘商量説: “ 大娘,我整天坐着看木炭,也悶得慌。你和孩子替我照看一下,我進山再燒一些,晚上回來時我給你捎一捆柴火,你也就有燒的了。 ” 老大娘高興地答應了。這樣,張思德每天早晨帶着乾糧進山,一人伐木,裝窯,起火。每大晚上回來,總要給大娘背一捆柴火。老大娘天天都做好晚飯等他回來,晚上又給他準備好第二天進山吃的乾糧。

9 月 5 日 ,天還沒亮,張思德又進山了。他走時告訴大娘,晚上回來給她背一些碎木炭,以備冬天取暖。可是到了晚上,大娘把晚飯先後熱了三次,還不見張思德回來。雞叫了頭遍,也沒見張思德的影子。大娘心裏不安,就去找村長。村長放心不下,急忙帶人進山,去找張思德。

村長他們來到張恩德燒炭的地方,看見窯前整齊地堆放着木炭,炭窯已經坍塌,便知道出了事故,趕緊用手拼命挖開沙土,希望能把張思德救出來。

坍塌的焦土挖開了,只見張思德站立着,心手緊緊地握着一截表岡木,腳下有一堆青岡木,看樣子,可能是他正在裝窯時,炭窯忽然坍塌,將他埋住了 ……

為人民服務是為了紀念誰而寫的?

01張思德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文章是為紀念張思德而寫的。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為紀念張思德同志,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提出的。張思德同志在陝西燒炭時,因炭窯倒塌而犧牲。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 。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本文已被選入國小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2課(五四學制)。

“為人民服務”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道德思想。這句話原本是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上的演講 。張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備團戰士。1933年參加革命,任勞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陝北山中燒炭,炭窯崩塌,因奮力將隊友推出窯外,自己被埋而犧牲。毛澤東在演講中説:“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強調:“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從毛澤東當時所提出的要求來看,應當説,這是對革命軍隊新四軍和八路軍的要求,是對廣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個高標準的要求。

“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需要,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履行職業職責的精神動力和衡量職業行為是非善惡的最高標準。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語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還被中國共產黨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為座右銘和行動口號加以使用。

原文:

為人民服務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作者:毛澤東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作司馬遷的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着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裏,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裏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革命領袖的故事

1、方誌敏

1934年,由方誌敏、粟裕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譚家橋鎮烏泥關、白亭、石門崗一帶遭到國民黨王耀武部隊追剿,此役我軍損失慘重  。

紅十軍團被王耀武率領的國民黨軍隊追擊包圍,方誌敏等軍團主要領導被俘、犧牲,一萬多人僅有粟裕率領400多人突出重圍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

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嚴辭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實踐了自己“努力到死,奮鬥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同志被祕密殺害於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窩,時年36歲。

2、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衞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

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

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着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

仍堅定地説:“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説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

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3、毛岸英

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到志願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祕書。1950年11月25日在美軍空襲中犧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1941年,蘇聯衞國戰爭爆發後,儘管中蘇兩黨有過不讓中國孩子服兵役的約定,毛岸英仍堅決要求參戰。

4、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嶺戰役反擊中,他所在的部隊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衝鋒都沒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曉前還奪不下高地,不僅使已奪取的陣地重落敵手,還會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

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

另一名戰士負重傷。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着傷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軍火力點前進。在距敵軍火力點八九米的時候。

他舉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燬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志願軍反擊部隊的衝鋒受到阻止。

這時,黃繼光再次負傷倒下。天就要亮了,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藥,身體又多處受傷,他頑強爬向火力點,衝着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

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着"衝啊!為黃繼光報仇!"踏着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5、毛澤東

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

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

標籤: 張思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414n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