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三百年前是什麼朝代

三百年前是什麼朝代

三百年前是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國家。清朝,共有十二帝,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曆)、清仁宗(顒琰)、清宣宗(旻寧)、清文宗(奕詝)、清穆宗(載淳)、清德宗(載湉)、遜帝(溥儀)。清朝的名人有:紀曉嵐、曹雪芹、年羹堯、王夫之、龔自珍、戴震等等。

三百年前是什麼朝代

資料擴展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葱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羣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300年前是什麼朝代?

距今300年前也就是公元1715年,是清朝(1636年至1912年)。

清朝歷史(1616年—1912年)是中國清朝時期的歷史。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到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共296年的歷史。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脱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後金,但都被擊敗。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

清朝事件:

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佔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

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併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

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

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稜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公元前300年是什麼朝代?

公元前300年是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徵

1、生產力水平:青銅器大量出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由青銅發展到使用鐵器、牛耕,體現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生產工具的飛躍推動了社會轉型。

2、政治生活

①神權色彩:青銅器大多有銘文且用於祭祀,説明當時國家政治生活中“神權色彩”濃厚。

②戰亂紛爭變法圖強:出土車馬坑、戈等文物,説明國家政治生活中戰爭的頻繁性。只有變法圖強才能成為強者,兼併弱者。

3、文化:青銅器上有銘文,印證文字的存在,文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這一時期的銘文我們一般稱之為“金文”。

距今三百年前是什麼朝代

距今300年前也就是公元1715年,是清朝(1636年至1912年) .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 ,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明末農民將領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覆亡。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剃髮易服,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逐步佔領中國。然後歷經康雍乾三朝,發展到鼎峯。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峯。

但是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思想停滯逐步落後於世界。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之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開始進行戊戌變法,但是變法失敗。1900年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三百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朝代

1712年清朝雍正,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國號大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即位後,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過政敵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敗,所以雙方的鬥爭在雍正帝繼位後延續下來,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鑑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擴展資料

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佔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

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併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

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

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稜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禛

標籤: 三百年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jm5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