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數碼

>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來形容什麼的?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來形容什麼的?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來形容什麼的?的答案是:音樂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來形容什麼的?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孔子用來形容音樂的獨特魅力。“三月不知肉味”,指的是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該詞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註:“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論語》是中國的傳統經典著作,孔子也被國人被尊稱為聖人。《論語》中每句話都很短,但是其中藴含的道理和智慧卻非常深遠。至今世人所傳述的許多故事及成語均出自其中。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論語·述而》

意思是説:多聽,選擇其中好地加以學習;多看,全記在心裏。這樣的知,是僅次於“生而知之”的。

孔子主張對自己所不知的,應該多聽、多看,努力學習。反對那種本來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裏憑空杜撰的做法,注重實踐,反對空談。要掌握一門知識或者懂得一個道理,如果不多聞多見,就難以縱橫比較、全面思考,也難以準確地去選擇並把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述而》

意思是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只有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疑惑,知道如何學習和質疑。而掩飾自己的“不知”,只會遮蔽住我們的雙眼,失去對事物的準確判斷,尋求不到真正的智慧。只有堅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才能破除人生路上的重重障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意思是説: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而學習,如發現他的缺點則引以為戒並加以改正。

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總會有力不能及之處。我們每個人都應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的缺點引以為戒,與人為善,待人以寬。這不僅是學習的態度,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uma/pl2o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