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m/s

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m/s

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m/s的答案是:3×10^8m/s

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m/s

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它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即相對於光源靜止和運動的慣性系中測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體的質量將隨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將趨於無窮大,所以有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靜止質量為零的光子,才始終以光速運動着。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從經典力學的法則,而遵從相對論的速度合成法則。

真空中的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光速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物體的質量將隨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動質量將趨於無窮大,所以質量不為0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靜質量為零的光子,才始終以光速運動着。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常量。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O.C.羅默利用木星衞星的星蝕時間變化證實光是以有限速度傳播的。1727年,英國天文學家J.布拉得雷利用恆星光行差現象估算出光速值為c=303000千米/秒。

光速的測量,首先在天文學上獲得成功,這是因為宇宙廣闊的空間提供了測量光速所需要的足夠大的距離.早在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1644—1710)首先測量了光速.由於任何週期性的變化過程都可當作時鐘,他成功地找到了離觀察者非常遙遠而相當準確的“時鐘”,羅默在觀察時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週期所出現的一次衞星蝕.他在觀察時注意到:連續兩次衞星蝕相隔的時間,當地球背離木星運動時,要比地球迎向木星運動時要長一些,他用光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來解釋這個現象,光從木星發出(實際上是木星的衞星發出),當地球離開木星運動時,光必須追上地球,因而從地面上觀察木星的兩次衞星蝕相隔的時間,要比實際相隔的時間長一些;當地球迎向木星運動時,這個時間就短一些,因為衞星繞木星的週期不大(約為1.75天),所以上述時間差數,在最合適的時間不致超過15秒(地球的公轉軌道速度約為30千米/秒)。因此,為了取得可靠的結果,當時的觀察曾在整年中連續地進行,羅默通過觀察從衞星蝕的時間變化和地球軌道直徑求出了光速,由於當時只知道地球軌道半徑的近似值,故求出的光速只有214300km/s。這個光速值儘管離光速的準確值相差甚遠,但它卻是測定光速歷史上的第一個記錄,後來人們用照相方法測量木星衞星蝕的時間,並在地球軌道半徑測量準確度提高後,用羅默法求得的光速為299840±60km/s。

標籤: ms 光速 真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z566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