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兩河口大壩三峽哪個大

兩河口大壩三峽哪個大

兩河口大壩三峽哪個大的答案是:三峽大壩

兩河口大壩三峽哪個大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和清潔能源基地,也是目前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

樞紐控制流域面積100萬km²,佔長江流域面積的56%。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4300m³/s,實測最大洪水流量71100m³/s,歷史最大洪水流量105000m³/s,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5.3億t。壩區地殼穩定,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壩址區河谷開闊,谷底寬約1000m,河牀右側有中堡島,將長江分為大江和後河。兩岸谷坡平緩,沖溝發育,巖石風化層較厚。壩址基巖為堅硬的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巖,強度高,斷層不發育,裂隙規模較小,以陡傾角為主,微風化和新鮮巖體的透水性微弱。壩址具備修建高壩的良好地址條件。

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並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現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標籤: 兩河口 大壩 三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n2x0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