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中國有幾個長城

中國有幾個長城

中國有幾個長城的答案是:一個

中國有幾個長城

萬里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長城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被稱為“天下九塞”之一,是明長城景色中的精華,海拔高達1015米左右,也是居庸關的前哨。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兩部分,南長城有7處敵樓,遊客相對較少,北長城有12處敵樓,比較難爬。是遊覽北京的必到之處,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長城。

中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城牆依險峻山勢而築,以奇、特、險著稱於世。保存有完整的20座敵樓,尤其望京樓築於海拔千米的陡峭峯頂,可遙望到北京城,景觀絕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英國的泰晤士報曾評之為“全球不容錯過的25處風景之首”。

金山嶺長城位於承德市灤平縣與北京市密雲縣交界處,距離北京市區約130公里,是由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自主持修建的一段長城。這段長城依附重重山巒而建,逶迤曲折,登上長城,視野非常開闊壯觀,是明代長城中景色最為秀美雄壯的一段。而且現在金山嶺長城未經重建,與北京其他地方的長城相比依然較好的保持了原貌,具有古樸純粹的感覺。

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全長約5400米,是中國目前最長的長城,開放段長城約2250米,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十分罕見。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英國前首相梅傑,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等多位外國首腦都曾到慕田峪遊覽。

完全原汁原味的野長城,更適合探險徒步的人前往。長城的山不高,上山的路都被大小石塊鋪滿。從高處往下望,長城蜿蜒曲折,夕陽西下,更有寂寥之感。一些路段是殘垣斷壁,颳大風的時候最好別去,有一定危險。長城周邊還有楊令公廟、蟠龍山、古北口抗戰遺址等景點。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着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着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着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着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政府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政府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並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使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融合。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歸漢,實現了中原農業區的華夏漢族與北方畜牧民族的匯合,這便是中華民族的形成之始。建國以後在內蒙古陰山一帶漢代城堡遺址的考古發現,説明漢與匈奴的和平往來,並沒有完全被萬里長城和軍事堡壘所遮斷。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軍後,使數十萬降眾居住在邊境長城沿線一帶,設置六個都督府,任命突厥人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漢族先進的經濟和文化,進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金元時期,雁門關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種麻”,到後來的“生民何處不桑麻”,正反映了這一歷史的規律。明在長城沿線開放“馬市”,表現了漢蒙互相依存、漸趨融合的密切關係。清政府採取懷柔政策,進一步促進了長城一帶的民族大融合。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並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禦工程整體。長城所體現出的軍事防禦思想,在軍事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長城的產生和發展和中國古代的整個軍事發展同步前進,對於研究古代軍事作戰思想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説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修築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實情所採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為主動。需要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禦作用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於——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遊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而他們的後勤根本無法通過關口輸送進來,故而無法在內地立足、從而動搖中華帝國的根基。癬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這是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

標籤: 長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dx0x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