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月上柳梢頭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月上柳梢頭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月上柳梢頭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的答案是: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月上柳梢頭”描寫的傳統節日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它又稱為上元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在2008年,元宵節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説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一、踩高蹺

踩高蹺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技藝性表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元宵節,很多地方更是盛行這種踩高蹺的民間活動。高蹺一般都是木質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個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用繩索綁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蹺,不但可以行走自如,還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槍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二、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一項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者其他集會盛典,民間都會以舞獅子的形式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賞花燈

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源於漢明帝時期。永平年間,漢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廷和寺院中“燃燈供佛”。後來元宵放燈的習俗就又宮廷中流傳到民間,每逢元宵節,無論士族還是平民,家家户户都會掛起彩燈,大街小巷都會燈火輝煌。

“月上柳梢頭”出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生查子·元夕》,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温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敍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這首詞多被認為是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作者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一説朱淑真所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1wz4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