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漢文帝採納誰的建議遷於塞下

漢文帝採納誰的建議遷於塞下

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漢文帝採納晁錯的建議,下詔募民徙於塞下。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重臣。

漢文帝時期,晁錯上了《守邊勸農疏》、《募民實塞疏》,提出移民邊塞抵禦外患,被採納。

漢文帝採納誰的建議遷於塞下

漢文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十分緊張,並且這些少數民族還有想入侵中原的想法,於是漢文帝就實行了一部分針對少數民族的事宜。讓邊境的治安從而得到穩定。並且漢文帝還運用了和親的方法,換來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但是在少數民族中的匈奴,老是一直侵犯中原。

這個時候,漢文帝就採用了晁錯提出的建議,那就是將中原的人口遷移到邊境地帶。實施效果:不但開墾了荒地,還增加了國土的面積。而另外一方面,只要是一發生戰爭,這些遷移的人口是直接可以派上戰場的。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景帝)尊為“智囊”。

因七國之亂被腰斬於西安東市。晁錯力主振興漢室經濟,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錯上了一篇《論貴粟疏》。這篇疏繼承了賈誼的重農思想,強調重農抑商。

晁錯在這篇疏中細緻地分析了農民與商人之間的矛盾,導致農民流亡,糧食匱乏的嚴重狀況。面對這種商人勢力日趨膨脹,農民不斷破產的局勢,晁錯提出重農抑商、入粟於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張。建議文帝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其一,貴五穀而賤金玉。其二,貴粟。

這對當時發展生產和鞏固國防,都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文帝接受了。接着,晁錯又給文帝上了一篇關於減收農民租的疏。務農桑,薄賦斂,廣蓄積;號令有時,要求統治者的政治活動不要影響農時;利民欲,即滿足人民的慾望,給老百姓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繼承子孔子的大一統思想和法家限制、打擊“父兄大臣”的思想,讚揚“高皇帝不用同姓為親”的政策,堅決主張“削藩”,認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晁錯的削藩主張是對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繼承,然而其態度比賈誼更堅決。晁錯始終抓住藩國中最強大也最危險的吳國,不斷進行揭露,態度堅決。同時,晁錯不只是一個政論家,更是一位政治實踐家。晁錯不僅有削藩的言論,而且參與了削藩的行動。

在晁錯的策劃下,景帝"削吳會稽、豫章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zzp9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