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金剛經四句偈指哪四句

金剛經四句偈指哪四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沒有詳解何為“四句偈”。

所以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

金剛經四句偈指哪四句
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軀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復觀如來所説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於篇幅適中,得到廣泛傳播,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特別受到慧能以後的禪宗重視。

此經的註疏很多,在印度,除彌勒所造八十偈釋本之外,尚有無蓍《金剛般若論》、世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功德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相不壞假名論》,以及未被漢譯的師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論釋。在中國,從東晉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絕,主要有後秦僧肇《金剛經注》、隋吉藏《金剛經義疏》、隋智顗《金剛經疏》、唐慧淨《金剛經註疏》、唐智儼《金剛經略疏》、唐窺基《金剛經贊述》、慧能《金剛經解義》《金剛經口訣》、唐宗密《金剛經疏論纂要》等書。近人註釋亦有印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等多種。此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對於現實世界不應執著或留戀。

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金剛經》重點講了事物的空,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佛門也叫空門,只要入了空門,明白了空性,就知道一切皆空,然後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世人有諸多的煩惱,其實只要認真誦持《金剛經》,哪怕是一個四句偈,都可斬斷一切煩惱妄見。

《金剛經》中所謂的“四句偈”是哪四句?

《金剛經》中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四句偈,《佛學大詞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擴展資料釋迦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沒有詳解何為“四句偈”。所以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金剛經》中四句偈的意思是: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

終須敗壞,有知男女軀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云何空心。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

名悟心空二句偈也。云何空性。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

名悟性空三句偈也。云何空法。復觀如來所説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金剛經》裏説的四句偈,具體是哪四句?

【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剛心總持論》【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

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

為人演説,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佈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

只因迷誤而致升沉。眾生長迷不覺。

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擴展資料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因為受持《金剛經》,因悟透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證得空性、破迷開悟、解脱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所以佛經是我們修行路上開悟的一大助緣。

佛經是佛陀和高僧大德思想的彙集,能夠幫我們開發智慧、清淨自性。所以佛門三皈依裏説: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金剛經》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可以説字字精華、句句點睛,但是其核心,無非就是這三句話!一、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裏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説,世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因為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的,所以我們不要執着,要借假修真。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曾經説過: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卻因妄想執着而不能證得。佛告訴世人,雖然眾生人人皆具有佛性,但是眾生缺乏智慧,貪着妄想,無法見到事物真實的樣子。

若執着於相,就無法見到自己的佛性,也就難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所有皆是無住。《金剛經》裏説,“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上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法,都如夢幻泡影般無常虛幻,這一點我們應該看破。既然一切終究是空,何須將其掛懷,何須將其住在心頭。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內心不掛任何事情在心頭,而生其心,生什麼心?生清淨心、歡喜心、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即佛心。就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裏説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裏沒有掛礙,就沒有憂苦,遠離一切顛倒妄想,常得清淨、自在,得究竟解脱。

三、所有皆是名相。名相,耳可聞者曰名,眼可見者曰相。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我們眼睛裏看到的、耳朵裏聽到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感知和現象,其實它們只是名相而已。

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只是一個代號而已,並不是這個人本身。所有皆是名義上的相,並不是事物的本來。因為事物本來也是虛妄不實的。雖然一切皆是名相,但是我們只有通過這些名相,才能看到真實的相。

因此,我們學佛不要着名相,只有見到諸相非相,才能見到如來清淨自性。《金剛經》的核心,無非就是這三句話,悟透福報無邊。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萬法不離其心,一切唯心造,就如《六祖壇經》裏説的那樣,“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做到不着相,心頭不住任何事,便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我分別和煩惱,才得讓內心得究竟的解脱、清淨和大自在。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四句偈是什麼?

《金剛經》中四句偈是: 一曰:空身 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 四曰:空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共有六處提及四句偈,此六處出現四句偈品目如下:1. 依法出生分第八中雲: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説,其福勝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2.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中雲: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雲:隨説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4.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其福甚多。5. 福智無比分第廿四中雲: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説,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6. 應化非真分第卅二中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説,其福勝彼(佈施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

四句偈定義四句偈在《佛學大詞典》中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金剛經上四句偈是哪四句

金剛經上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四句偈基本含義【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剛心總持論》【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

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説,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佈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

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

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擴展資料金剛經的主要內容1.全經綱領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

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為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根據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係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破除在“我”、“眾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

故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但不要執著於“我”在幫助眾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2、觀照實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是世界的真實,事物的本來面目。

人在認識中念念不離對象,卻以為心的主觀構想即等同客觀實際,但其實已經背離了事物的真實。以般若觀照實相,即對此名相採取不住、不執、不取的如實態度。故《金剛經》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法相,甚至連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對實相的近似表達,皆非實相本身。

《金剛經》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堪稱一經之精髓。3.實踐宗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執,才能把握實相。

所以,在實踐中應以空靈自在的心態應對一切法。《金剛經》中以佈施為例,討論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佈施有三要件(三輪):能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財物。

一般人心中存在這三種人為的分別,施一錢物,即作一錢物功德想,於是施恩圖報,算計冥冥中所積累的功德。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佈施。禪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性空與幻有的辯證統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執著所呈現的真實,並非人們所誤解的虛無。般若思想不外説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確處理出世的真理與世間的真理的方法。

“性空”,是説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故無相、無住,才能把握真諦。“幻有”,是憑藉條件關係而暫時存在的現象,故在空的基礎上隨緣生起一切法,這就是俗諦。如何把握真俗二諦的關係,《金剛經》是這樣説的:佛説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佛所説的般若等佛法,是出於廣度眾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層面的權且施設,並非實相般若本身,眾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門,到徹底覺悟佛法時,則一切名相皆可捨棄。

《金剛經》説的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於該經文字艱澀、思想深奧,一般人很難全面透徹地理解其本來含義和價值指向。因此,歷史上佛教各派祖師多為此作注講解,流傳最為普及的就是禪宗惠能的《六祖壇經》。

金剛經中的思想要義(行)發趣義(所依)【發趣之金剛不壞】發趣即發心趣無上乘,此非當七年級下即了的自相。由資糧加行,地地勝進至於究竟等覺,皆名發趣。所以是貫徹道果,始終意趣。此發心是一切行所依止,有金。

《金剛經》四句偈是什麼?

《金剛經》中四句偈是:《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四句偈,《佛學大詞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

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釋迦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沒有詳解何為“四句偈”。所以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金剛經》中四句偈的意思是:云何空身。

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軀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云何空心。

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云何空性。

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云何空法。

復觀如來所説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金剛經》重點講了事物的空,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佛門也叫空門,只要入了空門,明白了空性,就知道一切皆空,然後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世人有諸多的煩惱,其實只要認真誦持《金剛經》,哪怕是一個四句偈,都可斬斷一切煩惱妄見。

金剛經四句偈是什麼?

《金剛經》中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

四曰:空法。四句偈,《佛學大詞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佛陀説《金剛經》的目的:其實就是教導大家去追求終極意義,以獲得精神上的支撐與動力,來擺脱一切煩惱。從結構上説,《金剛經》圍繞須菩提的問題,佛陀首先闡述欲發無上菩提心者須先“降伏其心”,以“離相伏心”之道,洗淨四相雜念,以便樹立正確的佛法知見;然後説明菩薩廣行六度時應“無住住心”;最後則詳細講述“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的平等性,即人人可以成佛。這種結構的邏輯就是依照佛所講的文字般若,令大家去體悟佛法的實相般若;再依照悟到的實相般若,引導眾生進行內心觀照;最後,再以觀照的結果佐證實相般若。

這樣的結構關係,旨在展示學習菩薩入世度人精神的方便之門,以勸令眾生髮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標籤: 四句 金剛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rdo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