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張家口是幾線城市

張家口是幾線城市

張家口是幾線城市的答案是:四線。

張家口歷來為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地,自春秋以來,歷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清,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長城文化、商旅文化、紅色文化等交相輝映;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張庫大道”從這裏起始,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在這裏誕生;民國至解放初期是察哈爾省會,革命戰爭年代是晉察冀邊區首府,享有“第二延安”美譽。

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處,市區距首都北京市僅180公里,距天津港317公里,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張家口市自然風光獨特,氣候四季分明,春賞花、夏避暑、秋觀景,特別到了冬季,以崇禮、赤城為代表的壩上與壩下過渡地帶,存雪期長達150多天。2015年7月31日,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黃帝、炎帝、蚩尤“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

春秋戰國時,張家口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

秦時,南部改屬代郡、北部屬上谷郡。

漢時,大部分屬幽州地界,小部分屬烏桓、匈奴、鮮卑。

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

唐時,北屬突厥地,桑乾都督府,南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東道蔚州。

五代後,屬遼之西京道。

金時,屬於西京路。

元時,張家口市皆屬中書省。

明時,張家口市除蔚縣一帶屬於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屬京師(治順天府,北京市)。

清時,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

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興和道和口北道。

張家口是幾線城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張家口市多個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重設察哈爾省建制。

1952年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專區、察北專區合併後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專區治所,張家口市、宣化市劃屬河北省。

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

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

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

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

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1989年12月,張家口市撤銷茶坊區、龐家堡區。

1992年,經河北省政府批准,張家口市成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市合併,稱張家口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2003年3月,察北牧場、沽源牧場由河北省農墾局劃屬張家口市,改為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

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將高新區和南新區合併為高新區。

2016年1月,撤銷宣化縣、宣化區,設立新的宣化區,以原宣化縣、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萬全縣、崇禮縣,設立萬全區、崇禮區,管轄範圍和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張家口市轄6個區、10個縣,即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崇禮區、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懷來縣、涿鹿縣、赤城縣,街道辦事處23個,鎮99個、鄉108個、民族鄉2個, 居委會322個,村委會4174個。市人民政府駐橋東區長城西大街10號。

202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發佈行政區劃調整公告

萬全區萬全鎮蘇家橋村民委員會劃歸橋西區東窯子鎮管轄;

宣化區撤銷河子西鄉,設立河子西鎮,以原河子西鄉的行政區域為河子西鎮的行政區域;

宣化區撤銷侯家廟鄉,設立侯家廟鎮,以原侯家廟鄉的行政區域為侯家廟鎮的行政區域;

涿鹿縣撤銷卧佛寺鄉,設立卧佛寺鎮,以原卧佛寺鄉的行政區域為卧佛寺鎮的行政區域。

標籤: 幾線 張家口 城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n2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