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為什麼有人説是張居正的改革摧毀了明朝?

為什麼有人説是張居正的改革摧毀了明朝?

確實有這樣的説法,仔細深入去了解那段歷史,此言論並無道理。回顧歷史,在張居正啟動“一條鞭法”前,明朝的糧食安全,已經暴露出隱患:土地兼併越演越烈,可以給“預備倉”提供儲糧的“官田”越來越少,國家收取賦税的土地也更少。以至於嘉靖帝駕崩時,明朝太倉儲糧,竟然到了一個月都維持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張居正痛下決心的一條鞭法,一邊清丈土地,一邊摺合銀兩徵税,同時用各種手段充實糧食儲備。十年苦心改革,終於又換得大明朝糧滿倉。

為什麼有人説是張居正的改革摧毀了明朝?

不過,當張居正改革人亡政息,土地清丈戛然而止後,名存實亡的一條鞭法,卻給明朝糧食危機挖下大坑:發達的明朝商品經濟,火熱的城鎮化,給農民提供了更多機會,大批農民扔下土地進城。那農業賦税呢?既然摺合銀兩徵收,自然不必種地打糧,到時交白銀不就行了?而這被萬曆弄成四不像的“一條鞭法”,更藏着大隱患,以明朝名臣于慎行在《谷山筆塵》裏的感歎:明朝的“條鞭”徵税,其實給了地主商賈們更多“甩鍋”賦税的空子,結果就是“農困而商寬”。不堪負擔的農民們,必然會扔下土地逃走。天啟七年,河南那“荒矛白草”的景象,就是縮影。此時東南發達的商品經濟,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新興城鎮,也給離開土地的農民們,提供了賺錢的好去處。於是就有了明朝人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説》裏的生動記錄:“今一甲所存無四五户,則空一里之人,奔走絡繹於道路。誰復有種田之人哉。”普通的村子,都見不到幾個種地的,全湧進城裏打工了。就算農村還有種地的,可明朝火熱的手工業,更令農業生產跑了偏:絲綢瓷器等產業的生產越發擴大,以利瑪竇等傳教士估算,僅蘇州上海地區,紡織產業工人數量就有近八十萬。相關原材料價格暴漲,昔日魚米之鄉的江南,土地大多改種了經濟作物。即使是正常年景,江南等地的糧食,基本也是年年購買。這樣的畸形景象,在正常年間,糧食還可以維持。但到了明末天災爆發,農民起義與清軍叩關等考驗接踵而來時,早已埋下的糧食隱患,就如火藥桶般接連爆炸。於是,就有了歷史上痛心的一幕:原本富庶繁榮的明王朝,卻在嚴重缺糧的困頓裏,蒙受了餓殍遍野的災難,走向了悲情的滅亡……

為什麼有人説是張居正的改革摧毀了明朝? 第2張

漠視糧食安全的代價,工農業比例失調的後果,晚明的山河變色就已證明,那是何等刻骨銘心的嚴重……話又説回來了,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經過張居正的改革,使大明的經濟狀況有了改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在軍事國防上明朝增加了反侵略的能力,多次打退北方韃靼的侵犯。

為什麼有人説是張居正的改革摧毀了明朝? 第3張

當然,張居正的改革並不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而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因而他的變法不可能觸動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只能做一些修修補補的改良,最終也挽救不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不愁吃喝,但時刻要重視糧食安全,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今全球還有國家面臨着饑荒問題,這個問題至今讓各國都無比警醒的話題,想要更深入的瞭解農業的重要性,參考明末那段歷史就可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mo00l.html